地方两会历来被业界视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风向标,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版的发展蓝图如何规划备受各界瞩目。自1月17日河南率先进入全国省级地方两会时间,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就此拉开大幕。从已经召开的会议可以看到,多个地方对2021年GDP提出不同的增长目标,同时新基建与数字货币成为地方两会的高频词。
地方两会对GDP提出的不同目标。一些地区如湖北省和海南省,提出了10%以上预期目标;而京沪粤等东部地区则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只在6%以上。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因为基数效应的存在,2021年全国以及各地的GDP增速将会出现不同寻常的高,尤其是第一季度,但最快在四季度以及2022年,经济增速将完成均值回归,两年的平均大致在5.0-5.6%之间,低于2019年的6.0%,重回过去几年的缓慢下降通道,6%很有可能是这个下降通道的上轨。
因此,考虑到这种非正常的经济增长波动性,以及未来五年经济增速的不确定性,不应为今年统计意义上的过高增速而过度兴奋、沾沾自喜,而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高度关注,制定一个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以引导各界的预期是比较客观和符合实际的,这样的目标更符合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新基建再次成为地方两会的热词。新基建在短期内具备一定的拉动需求、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六稳的目标,特别是有利于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甚至从长期来看,还具有一定的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的作用。
同时,从区域和微观角度看,“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将会对企业经营、商业模式、产业链布局等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包括会造成区域经济和城市竞争的重新洗牌。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还在逆势增长、蓬勃发展。哪些地区、哪些企业能抓住数字经济的先机,就能安全又快速的换道超车,取得升维竞争的新优势。这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因此,新基建再度成为地方两会的热词和高频词并不令人意外。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着眼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大计,它对于短期推动经济复苏的意义,可能不会太直接、也不会那么的立竿见影,短期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也有限,相对于目前传统基建动辄成千亿、上万亿元的基建项目和全年50多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比,“新基建”规模还是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来说是杯水车薪。同时,从融资端看也依然有很多约束,比如,地方隐性债务扩张受限、卖地收入可能减少、经济下行税收承压、企业资本支出欲望降低等等,都对基建投资形成制约,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因此,对今年的新基建的增长,不应抱有太高的、不切实际的预期。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过高估计它目前在推动经济复苏中的作用,避免社会各界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带来今后的高水平产能过剩和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后遗症。
数字人民币成为一些地方两会的高频词。数字人民币在深圳和苏州等城市的试点,是从内测走向面向公众的公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29857.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