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代小佩1月7日报道,未来科学艺术论坛在北京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元宇宙景观下的科技与人的共生关系”,邀请了一些国内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来探讨元宇宙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现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张帆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陈姝宇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张帆表示,在元宇宙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元宇宙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如果你想创造元宇宙,你可以去创造;如果你不想自己创造,你可以选择别人已经创造好的你感兴趣的元宇宙去探索。他认为,在元宇宙中,内容创作比技术更重要,比如扎克伯格的Meta布局元宇宙,吸引了很多内容创作者。
陈姝宇表示,个人在元宇宙中是重要的创作者。不同的参与者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丰富元宇宙的含义。她透露,她的团队即将在oneITlab云平台上推出个性化人脸编辑软件,用户可以利用平台的算法来创建虚拟角色。
关于元宇宙的虚拟形象是否完全由创作者掌控,张帆认为这取决于元宇宙世界的运行规律和技术。在元宇宙中,你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个人角色。陈姝宇认为,虚拟形象可以基于现实,也可以完全脱离现实。元宇宙是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相结合的扩展现实,呈现的内容有两种:一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刻,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表示;二是个性化的虚拟形象创作。元宇宙就像一个开源的游戏世界,玩家没有具体的目标,有很高的自由度,这些创作都可以由用户自己掌控。
关于人们是否会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脱离现实世界,张帆认为,短期内可能会有人沉迷于元宇宙,就像人们沉迷于虚拟社交和游戏一样。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宇宙可能也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心理慰藉和情绪出口,即使最后变成数字化的人也没有关系。
关于人类的未来是现实宇宙还是虚拟元宇宙,张帆表示,人类目前的生存仅仅局限于地球大气层下的薄薄一层,人类的脆弱不足以征服星辰大海。征服现实宇宙是机器要做的事情,而人类可以通过元宇宙去感知星辰大海的样子。陈姝宇表示,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算法和高真实感渲染是构建元宇宙的关键技术。目前现有技术不足以支撑相对独立的元宇宙的构建和应用开发,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技术的交叉融合。
论坛上还有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就元宇宙相关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一些专家提到,元宇宙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概念还在探索中。还有专家提醒说,元宇宙可能会面临数据安全破坏的风险。一些艺术家也表示赞同刘慈欣之前的观点,即元宇宙将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
论坛即将结束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强调了一个观点,对于新事物,不要感到敬畏或盲目相信或轻易否定,而是要认识、理解,清楚自己对它的无知,不断扩展人类的知识边界。
编辑:刘义阳审核:朱丽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9676.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