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数字货币的理解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私营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另一种是各国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不过,这些专家认为,不论是哪种数字货币,都无法改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我完全不相信那些未经可靠机构严格监督就发行的货币。”欧洲央行原行长特里谢在会上表示,比特币等属于“加密代币”,是一种投机性质的资产,但它完全没有可靠货币所应具备的特征。
特里谢认为,区块链技术无法独立发明一种新的货币。技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但无法代替目前的货币。只有经过央行背书的货币才具备可信度和稳定性。
实际上,尽管各国对这种“加密代币”的态度不同,但总体监管趋势都在趋向严格。中国近年来对“加密代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今年更是将“挖矿”等列为淘汰产能,并禁止交易及相关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此外,美国、韩国等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也持续加大对“加密代币”的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或已经推出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这引发了市场对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潜力以及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挑战的讨论。
许多学者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态。
日本央行原行长白川方明认为,市场上对数字货币可能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影响的猜测有夸大成分。
他认为,很多大额支付的货币已经以数字形式存在,只有现金尚未数字化。考虑到小额支付相对于大额支付在交易金额上占比较小,数字货币的崛起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态。
“央行数字货币很难在全球小额支付市场上实现。这是因为各国间的交易支付环境差异很大,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等方面。”白川方明表示,每个国家的大额支付体系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因此,数字化的全球货币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支付体系是不太可能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艾肯格林也认为,可预见的将来,央行数字货币不会改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如果央行数字货币要在跨境交易中使用,就必须确保各种货币之间的互换问题,这还需要建立在统一的基础设施上。
此外,中国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央行对发行数字货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并无直接联系。
最近,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公开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和国际使用方面存在复杂问题,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社会也在深入研究。鉴于跨境使用的复杂性,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满足国内零售需求。
“我们将关注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并愿意与各国央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机构加强合作。”易纲表示,目前尚无计划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
来源:财联社姜樊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15461.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