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ypto Rookies 来源:medium 翻译:善欧巴,金色财经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比特币开创了一种观点,即稀缺性绝对是创造价值的最佳场景。然而,在这方面有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理解,因为现实往往比美丽且易于理解的抽象复杂得多。
在考虑市场采用情况时,在比较固定供应与波动供应资产时,需要考虑多种情况。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下围绕比特币的误解,即比特币的供应量是固定的。确实,完全稀释的比特币供应量固定为 2100 万个比特币,但是,每天都会通过挖矿过程铸造新的比特币。每四年,采矿过程减半,生产出一半的比特币。目前,与金矿开采相比,比特币的开采过程产生的新比特币与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几乎相同。然而,到 2024 年,当比特币减半时,新比特币的产量占流通商品总量的百分比将约为黄金产量的一半。此后每四年,新比特币的产量就会减少一半,假设其他一切都保持不变,那么与持有黄金相比,持有比特币会变得越来越有趣。这就是稀缺带来的后果。然而,稀缺性本身并不能推动市场采用,在市场采用率正在下降的市场中,即使是稀缺资产也可能会失去价值,如果资产具有销毁部分流通资产的燃烧机制,情况也是如此,如果燃烧过程破坏小于市场采用的减少,价格仍然可以下跌。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没有市场采用的情况下,仅稀缺性不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如果燃烧过程破坏小于市场采用的减少,价格仍然可以下跌。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没有市场采用的情况下,仅稀缺性不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如果燃烧过程破坏小于市场采用的减少,价格仍然可以下跌。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没有市场采用的情况下,仅稀缺性不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就美元而言,它是一种通胀性生产,从历史上看,无论市场采用如何,美国政府都倾向于铸造不断增长的供应,导致几乎每年都出现正通胀。
上表并不完美,看起来以太坊比比特币在更多情况下可以提价,但事实不一定如此。现实情况是,在市场采用时期适度铸造可以减少波动性和价格过度增长,而在市场下跌时期销毁可以防止价格崩溃,但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资产,甚至以太坊也没有完美遵循该模型。不过,构建这样一个资产是有可能的,我欢迎这样的资产得到大规模采用的那一天。
燃烧可能导致流动性紧缩
我之所以想讨论固定供应与无限供应的复杂性,是因为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加密行业中的固定供应总是比无限供应更可取。事实是,这取决于市场采用率与铸造和销毁的数量。燃烧和固定供应也有缺点。
一方面,固定的供应和销毁可能会导致价格过于波动的交易所出现流动性紧缩。让我们看一下 Uniswap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池背后的数学原理。
Y * X = K 是边界曲线公式,假设您有 1,000 个 USDT 作为 X 和 1,000 个名为 YOLO 的虚构代币,那么 K 为常数,现在设置为 1,000,000。在这种情况下,Y 的价格 = 1 美元。
然后,如果用户购买价值 200 美元的 Y,则公式求解为 Y * 1200 = 1,000,000 => Y 的数量 = 833.3333,Y 的价格 = 1.44 美元。现在想象一下,您有一个燃烧机制,当 Y 交换回 X 时,它会燃烧 50%。然后,池中又回到 1,000 个 X 代币,但 83.333 个 Y 代币被销毁,不再存在于池中。现在,池中有 916.666 个 Y 代币和 1000 个 X 代币,您的 K 现在变为 916,666.666,Y 的价格 = 1.09 美元。到目前为止,除了 Y 的价格更高之外,没有任何不利影响,这通常有利于所有其他剩余的 Y 代币持有者。然而,随着池中可用的Y代币数量减少,波动变得越来越大,这导致波动性更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让剩余的持有者变得富有,但池子里并没有更多的USDT,因此,当用户开始兑现利润时,价格可能更容易崩溃,因为这可能导致银行挤兑。总体而言,价值的增加是人为的,整个系统并不一定会在这个案例X中积累更多的基础资产。利润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虚的。
我认为,当市场采用率下降时,销毁是一种很好的机制,但不应该在市场采用率持续或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使用。如果按每个用户的平均价值计算,整个市场的用户数量减少了 10%,那么燃烧 10% 的流动性池金额是有意义的,燃烧更多可能会导致流动性紧缩。理想情况下,代币的供应量应略低于市场采用率,并且燃烧应相对等于市场采用率的下降,这样您就可以使价格适度上涨,并希望该项目产生足够的收入可以注入作为防止经济崩溃的新流动性。
结论
正如我之前所说,现实总是比美丽的抽象概括更为复杂。评估加密货币的经济环境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并且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来设计可以编程为新代币的新经济模型。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93101.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