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整理 | jk
Token2049 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为Web3行业搭建了一个探讨区块链、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技术的平台。这不仅仅是一场聚焦于技术和金融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未来的探讨。参与者们踊跃分享了他们的看法、见解和经验,不仅增加了行业内的互相了解,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多元的视野。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场会议对 Web3 的影响和意义,Odaily星球日报特此征集了参与者们的感言,并将各界专家、初创企业家、开发者和区块链爱好者的声音集合、呈现如下。
Will Wang, Generative Ventures合伙人
看了很多人的 2049 小作文,能够深深的感到其中散发出的一种夹杂着渴望,绝望也是妄念的味道;有些人在渴望所谓明年的牛市,这种渴望似乎在熊市来临的那一刻就开始酝酿了,好像什么都不做,周期自然而然;有些人对于缺乏叙事和奔头充满着绝望但又不敢肆意表达,最后还必须阐述一些似是而非的半吊子赛道和机会预言的妄念,以使得住了那么贵的酒店加上每天疲于奔命在那里 social 的不要毫无意义,最后看着和某些加密名人合个影的照片,发一个朋友圈交交差了。
可能很多从业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想意识到,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早已失去了最基础的信用,这是釜底抽薪式的自我毁灭式攻击,也意味着不会有真的增量进来,而是存量从业者自己在意淫; 这些信用包含了这个行业原本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基础信用,也包含了股份制董事会体系下的公司基础运作机制,以及百年来传统金融体系不断加强监管的成果,这些基础信用在本行业被当作理所当然的利用了,然后破坏了,最后大家醒过来了,没有了长期主义。
所以现在是灾后重建的时刻,回归中本聪 get rid of trusted 3rd party 的原教旨主义时刻;与其期待什么牛市,还不如为任何一个能够帮助到重建这个行业信用的进步和进展来欢呼,那么请问有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看看到底哪些 builder 在为这个行业重新向技术领域和金融领域重新宣誓其必要性和信用,而做了什么突出的贡献?我想和这些builder合影。
最后,说说除了什么 intent,什么 tg bot,什么 ft 之外的真正值得观察的一些变化,或者至少是变量:
第一,机构在入场?无论是资金端的 paypal 稳定币,交易所端的 edxm,或者资产资金端的 etf 申请等等;我的一个观点是,这个行业里所谓的比特币减半周期是小周期,真正的大周期才经历了一次,就是从行业诞生至今的第一个周期,我称为“美元量化宽松的散户周期”,这种散户市场很像是中国的 A 股,只不过 Binance 是一个证监会交易所投行银行四合一的存在;未来行业能否进化到一个更大体量且有机构占比较高的市场,是需要关注的。我对机构的入场的定义不是机构在撒币,或者某些消费零售巨头对于 NFT 的浅尝辄止,我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购买数字资产可以在你的 HSBC APP 或者各种银行和证券交易界面中以最佳 UI 出现,这是第一步。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十年是不是“货币不宽松时代的机构周期”。
第二,利差在减小?无论是美债 RWA 的努力,还是各类资产的 token 化,且不管这里面有一个基础逻辑需要斟酌,就是用户为什么要到链上来买链下资产,但从业者们在试图用各种方法减少池子内外的利差;当然,我一直在呼吁一件事,就是这个行业缺少一个类似“余额宝”的基础金融设施,如果说 ETH 是币本位的无风险收益,但是几十亿美金的每年收益盘子不够支撑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那么是否有机会至少做一个 U 本位的余额宝出来呢?不然,就算 wallet 们再努力让多少人装了,onramp 努力让多少人入了,最后钱放在这里,不还是被通胀欺负吗?于是又把人逼去赌大小,那么用户不会 mass adopt,还是 binance 的这个 1 亿左右的全球爱赌的人的盘子而已。
第三,信任在重建?这个世界很矛盾,我们要构建去信任网络的前提是,人们愿意投入资源来信任这件事情;当然,这个行业也很奇妙,这些资源的早期投入同时来自于信仰者也来自于赌徒的滋养;这个行业也很勇敢,将账本公开意味着每一次网络攻击和黑客盗币都暴露于舆论之下,而中心化银行们或许只需要修改一下数据就行,而这个行业天天需要在众目睽睽下修修补补;我一直在试图通过和新创项目的创始人聊天,来寻找这个行业再次建立信任的蛛丝马迹,是靠一个项目呢,还是靠一个事件呢,还是靠同行衬托呢?谁在重建信任,或者谁的举措有助于重建信任?
以上三个命题,我都以注以问号,因为真的不知道行不行,但又真的很重要。期待大家的指摘和讨论。 当然,我只是一个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视角在看,不代表二级也不代表各种善于撸毛的兄弟们的操作视角;我经常和别的基金合伙人说,你们都太聪明太厉害了,而我们可不可以以原教旨主义(trustless)思路来试图在这个行业里追求一点长期主义试试看(尽管现在的锁定方式和流动性基本上让很多基金只能比谁跑得快),所以我们坚持只做第一第二轮的 lead investor,逼一逼自己关注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命题(效率,安全,开发者友好),并且持续呼吁更多的基建投资而不是相反,尽管很多人对于基建这个话题已经审美疲劳到不行了。
这几天读马斯克传,这是几年来读到过的最能给于人心力量的一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 spacex 是一家 20 年的公司了,2003 年我还在读中学而已。但 spacex 的进步和进展总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不是垂垂老矣,马斯克在攻坚建造成本时用的“白痴指数”让我印象深刻,什么东西的报价是其物理原材料的 10 倍或者 n 倍,就说明“白痴指数”足够高,有改变空间。那么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看看全球金融行业的时候,能不能新的发现呢?(VISA?Western Union?黑人问号脸)
所以如果要写读了小作文后的小作文,一段话:让我们在逼一逼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留给不伟大的东西的空间早就很小了其实,别做无谓的挣扎,要用勇气进攻真正的山头。
Jocy, IOSG 创始人
这个行业的规模仍然在进一步的增长,今年我已经参加了ETHDenver/ETHCC/黑山Zuzalu/Edcon等不同的活动,这次2049仍然遇到非常多的老朋友,其实每一次这样的大会在行业里都会吸引非常多的参会者,很多公司都设置了在这样大会的budget,因此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哪怕熊市参会的人数数量都在持续的攀升。
LP持续的支持行业内成长的早期VC,VC不断地支持一些新兴赛道的创始团队,团队不断的扩张和增长规模,似乎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实事实非如此,很多团队基本上这次2049成为他们最后几个融资的希望,如果熊市不结束,这有可能这是他们团队最后的一次品牌露出,因为大部分早期团队他们在过去两年的扩张,让runway基本见底,一些团队的burn rate非常高,并且在这样的市场下只剩下5~10个月的时间,甚至他们不惜买下2049的天价门票/赞助展位借此来pitch更多的潜在投资人。
另外我参加的一场Medici家族举办的exclusive event,120人的规模大概有一半的人是VC,然后这60个人的VC里大概90%的基金正在融资,因为在美国监管压力下,基金融资变得非常艰难,靠着品牌和影响力他们相信亚洲的华人LP会更加慷慨的对他们进行支持。
但是事实和2049活动的繁华场面不同,大部分Crypto向的LP因为熊市的原因更加节衣缩食,传统向的LP陷入对这个行业价值和use case的怀疑论调。因此,在一个大会活动见到合适的VC/LP来完成融资这样的期待是不合实际的,很显然熊市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这时候就是考验创始团队的应变忍耐力和韧性,如同上一个熊市周期,很多founer大部分熬到了2020年3月份,在看到3000美金的比特币时都会希望破灭,解散团队放弃项目。当然那一年3个月之后,DeFi Summer爆发,加密行业迎来新生,很多从业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黎明曙光。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2049不再那么Commercial,因为全球的VC和创始人都受邀来参加不同的side event,让整个新加坡这一周除了F1看客,就是加密从业者,当然我的习惯是一般在这种区块链周,我都是白天会安排一些catch up coffee chat和我们过往投过的founder沟通,然后晚上回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和一些老朋友catch up(基本上参会的一周,都是凌晨一点睡,早晨7/8点起来排会的节奏)。
从IOSG的角度来说今年的方向,我们最近两年的策略也是我们尽所有可能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舞台帮助Portfolio走向市场,并且让更多行业从业者发现他们,认可他们,并且和他们产生交集。
学术和社交并不冲突,我们一般都会单独分开为两个区域,喜欢学习的人可以在内部演讲的区域安静的做笔记,听各种presentation和Panel discussion,喜欢社交的朋友可以连轴转和参加OFR的上千个老朋友挨个交换TG和畅聊。
其实在2049关注新主题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因为builder/Dev他们一般很少来这样的大会,这里更多提供一个资本对接的舞台。资本的力量是可以推动行业进步的,我们可以看到L2赛道展开的20亿美金估值军事竞赛,手握数亿现金的zkEVM都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在招人和主网及应用生态竞争上不断砸钱,哪怕在熊市仍然能够让更优秀的人才躬身入局。
另外AI赛道我们在前两个月法国ECC的IOSG OFR上就已经邀请20多个相关的创始人来分享,这个赛道早已经成为大部分美国Crypto fund豪赌的激进赛道,Modular labs在熊市收到超过14份TS,Gensyn估值超过400m,ChainML在不到6个月时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如果你看回OFR今年的活动主题,我们是围绕着协议安全审计/ZKML和Generative AI方向/LSD和Modular赛道展开,当然在即将到来土耳其的DevConnect我们会邀请应用和FOG的founder,目前L2上的应用成为行业创新到来的必然趋势。我们翘首以待这些最优秀的founder继续解决行业的应用难题。
一不小心写了太多,其实相信一般需要看这类总结文的朋友,我认为徘徊者比较多,因为一般从业者都会躬身入局,所以我建议这些还在看文的朋友,下一个活动就权当旅游,去感受开发社区的加密原生力量,要自己去行业找到发光发热的地方,去创造它,而不只是等待下一个牛市。
赵晨,Web3犹太人主任(Web3Jews)
2023年9月14日 21:25,Token 2049 CryptoJews Prophecy(Involution、性冷淡和末日Carnival)。
Chapter 1: 大家都没有之前那么敢花钱了,大家都没有之前那么迫切地想赚钱了。市场已到深秋,但春天来之前,没有人敢揣测会有如何凛冽的寒冬。但如果2022年唱多是犯罪,那2023年唱空也是。
Chapter 2: 商业场合之前的火热的寒暄变成了冷淡的自我介绍之后的面面相觑,甚至不屑于互加微信,心里默默盘算着是否项目在下一个周期能否再见。
于是,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证明:Web3在向Web2证明,交易所在向用户证明,项目方在向投资人证明,GP在向LP证明,员工在向老板证明,KOL向粉丝证明。我在,我会在,我会一直在,但能不能真的躲进这个大逃杀系统,心里谁也没有底。
人前的嚣张和人后的焦虑交织成了这次2049末日狂欢的底色。既然不知道自己或项目能不能熬到下一个周期,自己的坚持是不是还有意义,不如及时享乐,后悔也慷慨赴死。今夜拿起酒,只聊风月,不醉不休。
Chapter 3: 如果说4月份香港大会像是这个无拜年的家庭聚会,那2049就是高中同学或校友的大聚会。都是从年少青葱走来的老男孩们,不谈技术,不谈行业,不谈钢铁,只聊八卦,聊心路历程,聊初衷的愿望。
Crypto之于TradFi,Web3之于Web2,都是在趟龙门的鲤鱼,也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我的朋友们,我们曾经躊躇满志一路同行,与世界交手多年,也依然光彩依旧。
有人相信Crypto能改变世界吗?有,那就是来自5年前的我们。
分享本次大会我最喜欢的一句话:We have taken the Blue Pill and there is no way out。
2023.9.14,Web3犹太人主任,赵晨于新加坡。
Warren Fang, ArkStream Venture合伙人
一些在Token2049的见闻:
-参会者来自世界各地,活动上华人面孔不到50%,交流基本都是使用英语。从大会的发言人来看,Token2049的重量级演讲主要是知名项目披露一些重要信息。相比之下,4月的香港大会一半是官员讲话,这也显示出两地在国际化程度和专业度上的差距,新加坡远高于香港。
-主会场的展台除了知名公链和交易所外,很多没听过的新交易所和支付解决方案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新的Crypto项目则相对较少,说明面向数字货币的中心化金融工具仍然是赚钱的主流,而单纯的叙事创新难以长期烧钱维持。
-最近网上很热门的FT和Tg bot并没有太多人在现场进行讨论。Ton的公链获得了电报官方的承认,有望承接8亿电报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然而,Ton官方对Tg bot似乎并不太了解。
-在基础设施方面,Zk和L2是热门话题,用户入口如钱包、游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基础设施的开发者都在努力完善以太坊,获得以太坊的正统性。在C端难以获得新增用户的情况下,很多项目则考虑转向2B或者To公链的解决方案以获得正向现金流。Metamask的新接口值得重视。
-熊市的持续做事是累积知名度和影响力成本最低的方式。在牛市需要花巨大的精力去调平资源和认知鸿沟,这些都能在漫长的熊市中被填平。
-似乎所有人都觉得2024年会是牛市,最晚也就是2024年年底。这可能与比特币的减半周期有关,但为什么跟了几年的纳指最近突然失灵,没人敢想2025年,还有几个人能撑得住呢?结合上一点,再结合前两轮牛熊的交替,得出结论是:好好活下去就赢了。
-有人知道F1和Token2049哪个给新加坡带来的收入更高吗?
Victor Ji, Manta Network联合创始人
亚洲市场一如既往地热闹,不过相比于去年愁云满面,今年大家反而自信了很多。欧美的监管压力和亚洲的政策支持都帮了不少忙,人才方面也没有美国AI对人才吸血严重。去年进入行业的小伙伴们已经有很多发展成了行业中坚。
业务层面上,大大小小的项目和VC活动中,讲的都是一批人(zkEVM和zkBridge与我们同台的概率最高)。去年,zk还是一个VC导向的市场,但今年在Manta的zkday活动中,在12号这么多活动的情况下,还吸引了1600+观众。同时我们涉及的几个赛道里,L2已经卷的一逼,全链游戏和模块化也吸引了聪明钱的讨论,我们主打的zkApp在很多地方都被看到。
趋势层面上,每个项目和VC都很实际,募资额和热度决定了合作伙伴和参与活动的质量。大家都在努力促成合作,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自己的产品中。然而,在叙事上,很少有对未来三到五年和十年endgame的思考和想象的交流(虽然我也没想明白)。
总体来说,这些天见人简直见不过来,躺平又有点可惜。退休大佬和交易所的活动千奇百怪,欧美见到的项目和VC在亚洲接地气的速度奇快无比,能办活动的VC水平都还不错,亚洲的项目方/VC/Degen才是真正的卷王。青年才俊的质量决定了下一轮周期的宽度和广度,我很看好他们。老朋友们包括我自己都路径依赖很严重,还是要多走出舒适圈去学习新东西。同时不能偏安一隅,还是要积极地卷起来,研究新的方向,看怎么能推动一些对行业有积极改变的事情。
加密韋馱|Crypto V, KOL
我的2049观察:
1. 今年并没有参加任何一个2049的主活动
2. Wannabe项目数量显著减少,但是还在的依旧didnt learn
3. 更少的VC还在交流自己thesis,更多在讨论怎么导入“增量资金”怎么“破圈”。还有一些在讨论怎么合规,但事实上在讨论的是怎么“出金”
4. Degen们情绪稳定,该party party。两拨人之间泾渭分明,彼此相看两厌
我的2049 外卖:
1. 更多“币圈正经人”开始谈落地、谈流量、谈合规、谈价值,是明显的深熊信号
2. 事实上这些“正经人”急切关注的是如何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退出流动性但又能完成这期基金的capital deployment KPI
3. 优秀的Buidler和Degen本质上是同一群人,区别在于一个是Build towards Vitalik/VC以待牛市拉高估值暴富,另一个是milk the ponzis。当然,绝大多数人两者都做不到
4. 上一个牛市的游客已经接近完全下车。我的非金融意见: 不要把他们想的太高尚。他们上车不是因为相信任何叙事,他们下车也不是因为行业不规范。他们唯一参与的理由只有K线的大绿棒子,交易量的天文数字,和老板的KPI。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他们现在已经是项目方了
5. 下一轮中,所有以机构自居的纯投资架构Crypto VC将不复存在(是的包括我们AC最初的形态),所有人都必须亲自下场。今天你如何唾弃DWF,明天你就要如何learn from @ag_dwf
Alex Svanevik, Nansen创始人
新加坡和迪拜目前最有可能成为加密货币中心。两者采用不同的战略,这是好事。目前,两者都拥有很高的市场认知度。
Token2049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确立其作为第一大会议的地位。
初创阶段的公司正逐渐被挖空。许多公司即将关闭或被收购。但是,很多B轮及以上的公司状况不错,并在持续发展。
对一些即将推出的链或二层解决方案(L2s)如Monad,持乐观态度。
对几个Web3游戏如Sipher,也持乐观态度。
Token2049 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演讲者和观众的热情和智慧。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能听到如此多元和富有深度的声音,这些都将作为推动我们行业向前发展的宝贵资料。
感言虽短,但意义非凡。它们不仅记录了本次会议的精彩瞬间,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探索。让我们持续交流、持续学习,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这些思考和灵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感谢您与我们一同经历这场思想的盛宴!让我们期待下一届 Token2049 会议,再次聚首、再次碰撞思想、再次塑造未来!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87406.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