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流行的假说,意识是量子纠缠的结果,那么,再分析,意识的基础就是微观量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好这个也符合哥本哈根诠释,信息是量子塌缩的结果,意识即信息。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基础认知,是下面分析的基础。
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是亚宏观物质(相对于人类尺度)与微观量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这种信息同时加载能量,可以使得亚宏观物质对所影响的范围产生熵减(有序化)。当然亚宏观物质为微观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也是亚宏观物质中的“微观量子”与外部微观量子之间的,量子相干退相干,这个等效于量子塌缩,即信息产生,这就是意识的基本原理。
宇宙中,存在量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量子相干退相干,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说意识存在的基础是母庸质疑的。
现在核心是物质尺度大于微观量子尺度,如RNA亚宏观物质尺度和电子、光子等微观量子尺度之间的情况下,不同尺度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这才是意识存在的关键。
来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俄罗斯量子生物学家普普宁和格瑞尔菲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拿来一个试管,抽尽里面的空气,创造出所谓的真空环境。但科学家们知道,就算把空气抽尽,里面还是有东西存在的,那就是光子。然后,科学家们用特殊设备就能检测到光子在试管中的位置。
来看这个DNA影响光子的实验:开始是光子是以完全随机的方式散布在试管中。接下来,他们把人类的DNA样本放进了试管中,结果出现了令人意外的表现:光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机分布,而是进行了光子仍然有序地排列着,彷佛DNA仍在试管中一般。
第二个实验,一项由以色列与德国研究所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体积远远超出微观层面且通常在常温下运作的DNA,竟然有着分辨基本粒子的量子自旋状态的能力。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据化学教授RonNaaman介绍,DNA辨识自旋的方式是通过其双螺旋结构中的手性。在这次的研究中,他们在一块金制培养基上安置了一层可以自组成的DNA,然后让其与分别处于+1/2自旋和-1/2自旋的电子们碰触,观察有无不同反应,结果令人吃惊——DNA与一类电子会有激烈的反应,而对另一组电子则几乎毫无反应,并且这种对于电子自旋的选择性是随着DNA的长度、规模和完整性增加而更加明显的:DNA的单链和破损片段对于两组电子就没有这种选择性。换言之,这一属性取决于DNA的手性。可以说完整、长段的DNA是优良的自旋过滤器。
我引用这两个实验,说明的是同一个事情:不同尺度物质可以发生双向的影响,不仅是亚宏观物质可以影响微观量子,微观量子可以反过来同样也影响亚宏观物质,这才是神奇之处。
我认为,“意识”的关键一步就是亚宏观物质中的微观量子与外部微观量子,如光量子、电子,产生量子相干,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有序化的过程,信息熵减的,意识的诞生关键就是这一点,这是奇迹的一跃,这就是意识宇宙中,微观量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量子相干退相干,这是毋庸置疑的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存在的基础在宇宙中是母庸质疑的。可以说宇宙中处处存着这意识的基础,但宇宙中能够演化出更大尺度物质与微观量子产生相互可以影响的情况,即意识的诞生,这种几率非常低。
寻合伙人送Filecoin云算力微信:BNDfund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61178.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