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各国对传统的中心化数字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缓解或避免垄断和“赢者通吃”的行业结构。例如,中国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最近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同时,我们发现新加坡和中国都在积极发展非中心化的新型数字通证经济(Token Economy)必需的基础设施。通证是一种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将实体世界中的各种资产和权益通证化,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普惠和高效的经济模式。也许有些读者会问,在过去的报道中,中国各类通证交易,包括加密货币,都是非法的,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通证经济的基础设施呢?我们新加坡业界的认识是“没有通证的区块链就不是真正的区块链”。这个认识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新加坡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的国情、文化和科技政策,并与之协调,发挥自身的数字优势,为新加坡创造机遇。
首先,通证是公有区块链的重要激励机制。最近,全球通证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的氛围。比特币的快速上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新加坡金管局最近通过建立新法或修改旧法,实现了对虚拟资产(virtual asset)或数字通证(digital token)的及时有效监管,有效抑制了过度投机风气。
中国采取这项政策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防范该领域的过度投机,避免再次出现像P2P过度投机那样对普通民众和社会造成的重大损失。虽然一刀切的政策缺乏弹性,但不可否认,它立即见效,迅速而有效。那么这是否会扼杀创新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将只发展不需要激励机制的私有(企业)区块链。事实上,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组建全球公有链的联盟链框架,部署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打造全球性第二代智能互联网的网络。
新加坡在公有链和联盟链领域具有明显的系统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新中两国从未强调在区块链通证政策上的差异,而是将重点放在这些认知上的互补性方面。再看央行数字货币,新加坡的乌敏岛计划(project Ubin)专注于国家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结算和批发业务,而中国的数字人民币(DC/EP)将重点放在零售业务上,解决商业和民众的数字支付需求,这种零售电子支付甚至可以是离线进行的。我们再次看到了充分的互补性。今年6月,在上海论坛上,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先生指出,新中两国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可以进行深入的合作。中国的数字人民币也可以扩展到海外市场,中国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最近建议,新中两国可以从零售业务开始合作,然后将成功的合作模式复制到亚细亚和东亚。
有互补就一定有一致,“区块链是为民众服务的”,因为它具有内置的平衡机制,可以创造更加公平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新中两国的认识高度一致。发展数字经济除了需要网络和系统基础设施,法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在最近签署的“区域全面经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53233.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