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新型电力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超级电容等)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8吉瓦。预计未来5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达到30吉瓦。
《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那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将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并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为支持新型储能的发展,《指导意见》要求研究制定储能规划,明确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重点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合理布局电网侧储能,支持用户侧储能的多元化发展,并坚持储能技术的多元化。
在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方面,《指导意见》鼓励在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中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同时,推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和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的聚合利用,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
在储能技术多元化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继续推动相对成熟的新型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规模应用和成本降低,加快推进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初期,开展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规模化试验示范,同时探索储氢、储热和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等。
据《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显示,储能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2020年,国内与储能相关的投融资金额约为74亿元。同时,2020年新增投运项目中,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的装机规模最大,超过58万千瓦,同比增长438%。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使得“新能源+储能”迅速成为多地新能源产业的标配。今年以来,海南、山西、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相继发布了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主要集中在“光伏+储能”和“风电+储能”模式,配置比例多要求在10%以内。湖南省今年的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就是“大规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大专项。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23818.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