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陆家嘴论坛第六场全体大会上,数字人民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要议题之一。
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多种分类
“这次活动有效报名人数近200万人,中签人数为35万人。在这里我们要恭喜这些中签的用户。”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论坛上说。
他首先就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它们是两个维度的事情,数字人民币是钱,是工具;数字人民币钱包是载体,是基础设施。
第三方支付依然可以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载体。”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会是竞争和取代的关系。据穆长春透露,按照不同维度划分,目前数字人民币钱包分为四种类型:
- 第一种类型是按照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分为不同等级的钱包。运营机构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层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每笔及每日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
其中,最低权限的四类数字人民币钱包属于匿名钱包,余额限额1万元、单笔支付限额2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5000元,仅用本人手机号码就可以开通,体现了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设计原则。“如果你要支付超过2000元钱买件东西,可以升级钱包,上传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信息及绑定银行账户信息,比如说,升级到二类钱包后,你的钱包余额上限就会变为50万元,单笔支付限额升至5万元、日累计支付限额10万元。”他表示。
- 第二种类型是可以按照开立主体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穆长春表示:“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开立个人钱包,按照相应客户身份识别强度采用分类交易和余额限额管理;其他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并按照临柜开立还是远程开立确定交易和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
- 第三种类型是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据了解,软钱包有移动支付APP和以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的服务;硬钱包有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如面向老年人推出加载健康码功能的硬钱包产品,提供安全便捷支付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便利老年人疫情防控下的日常出行。第四种则是按照权限归属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穆长春进一步指出,钱包持有主体可将主要的钱包设为母钱包,并可在母钱包下开设若干子钱包,个人可以通过子钱包实现支付场景的限额支付、条件支付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功能。
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机遇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备受关注。在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江看来,数字化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挑战方面,从外部来看,风险形态的变化更加快速,数字经济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全面、深入、便捷,新的风险形态不断出现。科技风险、数据风险、欺诈风险、模型风险、网络安全等各类新型风险已经不容忽视,同时各类风险交叉传染方式更加多样、快速和隐蔽。数字经济不断催生业务新模式,平台化、场景化、批量化等获客方式快速发展,具有复杂性高、风险传播速度快、对风险预判时效要求高的特点。
王江指出,转型带来的机遇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讲,革新数据工具和分析方法将成为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二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科技加快应用,将推动风控技术产生质的飞跃;三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支撑手段,将促使风险管理从管控客户风险向主动服务客户健康发展转变,从人海战术向人机结合自动化、智能化风控方式转变,从被动防控风险向主动创造价值转变。
浦东发展银行行长潘卫东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有能力把技术内在逻辑用商业模式展现出来。银行服务不能只体现在物理网点、APP、网上银行,还要到客户生产和生活中去,把银行的服务解构、打散,和客户生产生活无缝整合。在数字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根本性变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消除风险,而且风险的展现方式和业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对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全面智能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杨硕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23315.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