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这系列文章的第5篇文章,从第2篇文章开始,我们的讨论包括了数字代币的地下经济模式对CBDC/GSC的影响,这样思路一直延续到第5篇文章。IMF的报告集中在新型货币战争的两个维度,即CBDC和GSC,我们的分析有三个维度,即CBDC、GSC和地下经济。由于视野扩大,我们分析的场景比IMF描述的场景更加复杂,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不论是CBDC或是GSC,还是数字代币的地下模式都是基于网络的,这些互相影响的“货币”在网络上是直接竞争。而地下经济则力求规避监管,方便实现各国互通,这些都将直接决定现在各国提出监管策略是否有效。
第1篇文章介绍了IMF报告里的四个场景[1],第2篇文章分析了这些场景[2],第3篇文章则针对报告中的第四个场景及引起的宏观金融后果展开讨论[3],并研究数字货币对主权货币政策的影响,第4篇文章来讨论外币(数字货币)取代当地货币的现象[4]。在这一部分,IMF的报告分析了四种场景下CBDC/GSC对金融稳定所产生的影响。CBDC/GSC的出现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且CBDC/GSC的使用规则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很大影响,甚至还会阻碍商业银行的融资。本文将讨论CBDC/GSC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影响。
为此,本文做了一些调整。第2节主要讨论IMF的观点,第3节讨论我们的观点,但是第4节提出我们在监管上的新建议,我们主要的思路是监管合规数字货币市场和地下市场需要有战略思想,必须互相配搭,不能独立进行。因为这两个市场在网络上都是互通的,由于互通,两个市场将会互相竞争和挤压。
另外,IMF在报告中低估了数字货币的功能,仅以小篇幅讨论到数字货币会发展到可编程的金融体系以及相关的风险。但是,我们从地下经济的发展历程看到,当数字代币走到可编程的金融体系的时候,即DeFi阶段,市场开始不断放大,参与的单位也越来越多,而风险也更加放大。风险比传统数字代币的风险更大,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DeFi上的风险事件。我们在《智能合约:重构社会契约》书中提出DeFi的风险是因为系统有结构性的问题,结构上有所改变之前,这些风险会一直出现。而这个可以由监管制度来促使DeFi改变其结构。今天DeFi遇到的问题,明天CBDC和GSC也同样会遇到,因此现在就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没有监管制度约束的条件下,大规模部署运行后风险事件将不断。但对于如何管理可编程金融市场,IMF没有提出思路,本文将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作者:蔡维德、王娟、向伟静)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23129.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