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财新峰会上详细解释了全球性稳定币的风险,并解释了中国央行推出数字货币(DCEP)的政策考虑。
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不同,脸书推出的Libra更像是非主权数字货币的2.0版本,即全球性稳定币。根据Libra的愿景,它通过与一组资产挂钩来稳定币值,以推动全球支付向更高效、更低成本、更普惠的方向发展。
穆长春表示,全球性稳定币存在许多公共政策和监管风险,例如法律确定性、治理、反洗钱、反恐融资、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监管、支付系统安全、市场稳定、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以及缴税合规等。如果稳定币扩展到全球范围,将放大对公共政策挑战和风险的影响,并可能产生新的挑战和风险。因此,在解决法律、监管和风险控制等问题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稳定币。
穆长春进一步解释了全球性稳定币放大风险的原因。第一,全球性稳定币的应用可能削弱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因为全球性稳定币的发行者通常是大型科技公司,网络效应将导致更高的市场集中度,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全球性稳定币生态系统存在信用、期限和流动性不匹配以及操作风险,可能加剧国内货币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并加剧危机的跨境传导。第三,如果全球性稳定币用于支付,一旦系统中断,将导致市场金融波动并影响实体经济活动。在市场压力下,如果稳定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替代,将冲击国家货币主权。
此外,穆长春还认为,全球性稳定币一旦推出,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例如,如果全球性稳定币广泛用作价值储藏工具,国内货币政策对这部分资产的影响将有限,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将不强。如果全球性稳定币支付利息,利率将由篮子货币决定,这将进一步削弱本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对不属于篮子货币的经济体影响更大。如果全球性稳定币和本币自由转换,稳定币利率将影响本国储蓄贷款利率的确定,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各国央行已经意识到这个趋势。尽管目前非主权全球性稳定币的概念还不完善,但私人部门参与数字货币发行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央行需要加强监管,并积极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以保持主导权。
穆长春建议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并以最高标准监管稳定币,并制定新标准。私人部门开发稳定币需要遵守国际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满足最高标准的监管、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要求,并明确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清晰界定治理结构和投资规则,并进行充分披露。
除了加强对私人部门参与的非主权全球性稳定币的监管外,央行也需要主动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穆长春表示,各国央行应该评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成本和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之所以早早布局推出DCEP,是为了防止人民币被非主权全球性稳定币侵蚀。穆长春称,如果人民币不能兑换,就会像弱势货币一样受到全球性稳定币的侵蚀。唯一有效的应对方式是保持和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篮子中的地位,争取将其打造成强势货币,以抵御全球性稳定币的挑战。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zx/22797.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