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比特币***为什么专用芯片比GPU效率高
企业也有各种类型,有锐意进取的,也有吃老本坐享其成的。对于AMD等知名显卡企业,他们估计瞧不上比特币芯片这个非常小众的市场,而且还有那么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一权衡发现自己不适合去冒这个风险。但是市场是多样的,有的人觉得那根本不是风险,不去开发挖矿芯片才是风险。有这种想法的人多半是不信任当下的法币体系的,比如鄙人。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市场还是挺活跃的,烤猫、阿瓦隆、蝴蝶、比特花园等等。
显卡是注定要退出比特币挖矿的历史了,因为显卡本身就不是专门用来挖矿的,在挖矿行业的效率不高。单位算力的能源消耗太高,不经济。我不觉得比特币挖矿难度的提高不公平,这对比特币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是有利的,不过算力被少数寡头垄断是不利的。但是市场鼓励着竞争,因为利润驱动着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挖矿设备。一轮一轮的挖矿设备产业升级,到底会不会发生算力垄断,我不知道。不过挖矿从CPU进化到GPU没有发生,那么从GPU进化到ASIC一代(以后一定会出更高算力更低功耗的芯片,所以现在的是一代)会发生么?
二、比特币的挖矿到底挖的是什么
比特币最吸引人的是挖矿。为什么采矿如此迷人?因为挖矿可以得到比特币。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是3900美元。如果能挖到一个区块,可以获得48750美元的开采收入和大约6000美元的交易费收入。这难道不令人着迷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采矿呢?矿工如何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这需要从比特币区块链系统采用的PoW(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说起。
有一个村子,很多事情需要一起决定。比如有一天村长需要所有村民一起决定今天中午在村食堂包饺子还是卷面条。通常我们能想到的方式是投票——每个村民一票,少数服从多数。但是有些村民不愿意在食堂吃饭,可能会把自己的票让给别人,可能会导致不公平。大部分在食堂吃饭的人,可能都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
于是村长换了一种方式。10点50分,他用喊话器向全体村民广播:“中午我们在食堂选做饺子还是面条。想去食堂吃饭的,就推食堂门口的巨石。11点整,石头会推到大门东边,他们中午吃饺子;推到大门西边,中午吃面。”
于是想在食堂吃饭的人跑去推石头。贡献多的人最后实现了愿望,贡献少的人心甘情愿,因为村里一直就是这样的规矩。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种在民众中达成共识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作量证明机制”。用努力的多少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意愿。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可以保持每个人的账簿一致的区块链系统。这种保持所有节点数据一致的机制称为共识机制。不同的共识算法可以达到不同性能的共识效果,最终目的是保持数据一致。
注意第一个,在任何块中,第一个都没有转出地址,也就是所谓的CoinBase(mining transaction)。没有人付给矿工这些钱,但是矿工只是写着他们得到了12.5个比特币。所有节点都同意矿工这样写,所以矿工获得采矿收入。
不同矿工填块的时候,数据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矿工的第一条规则肯定是不一样的,矿工只会把开采所得转到自己的地址。所以矿工迈克尔的CoinBase是“迈克尔获得了12.5个比特币”,矿工南希的CoinBase是“南希获得了12.5个比特币”。
每个矿工都填好了自己收集的交易和应该得到的收入。那么,谁的记录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呢?比特币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让矿工相互竞争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谁先解决,谁就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像开篇故事中讲述的那个村庄一样,每个矿工都在用力推着巨石。一旦石头压住了他的账户页面,他喊道:“我的工作量证明是成功的。快来看!”所有的矿工都来了,抄下那一页账目,贴在账本后面,然后开始新的记账流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账本一页页的增加,账本越来越厚。
当中本聪决定采用工作量认证机制时,出发点是为了避免系统受到攻击。“中本聪”认为,如果攻击者想通过搞乱账本来攻击,他需要足够的计算能力。换句话说,他比大多数推石头的人都厉害。这样他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回报不足以抵消成本,所以攻击者没有经济动机去攻击比特币系统。
但是,现在由于比特币的价格越来越高,推石头的人已经不满足于自己去推了,而是把家里的大骡子大马都派上去干活了。在“中本聪”最初的设计里,一个CPU一票,用算力来决定哪个矿工记的账成为最终的账目。随着比特币价格的增高,开始出现了GPU挖矿,后来人们又不满足于GPU的速度,开始制造专用芯片挖矿。专用芯片在计算比特币问题的能力上是普通CPU的数万倍,因此现在比特币已经不是“一个CPU一票”了,这也背离了当初“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网络已经基本上被几大矿池所垄断,背离了去中心化货币这一初衷。
雷锋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相关问答:显卡挖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显卡价格和挖矿有关?
作为一个曾经“梦想一夜暴富,最后血本无归”的“老矿工”,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挖矿、显卡挖矿和显卡价格的一些相关问题。
“挖矿”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讲,挖矿就是产生数字货币的意思,数字货币有很多种,包括我们听到过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币安币、狗狗币等。
这里,我们以比特币为例,来大致了解一下,比特币就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所以,比特币其总数量有限,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但是,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数据计算而产生,每隔一定时间就会通过“挖矿”产生一部分比特币。
“显卡挖矿”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了“挖矿”的含义,简单地说,不就是让电脑进行大量计算吗?这不正是电脑的长处吗?
那么,为什么“挖矿”总要拿显卡去挖,更为厉害的CPU,它不能挖吗?毕竟,显卡一般都是用来打游戏的,怎么会和数字货币扯上关系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词语:算力。
我们要知道,挖矿最重要的就是电脑硬件的算力大小,相较于CPU的复杂运算,显卡进行的则是通用计算,往往都会堆叠上千甚至几千个流处理器。然而正好,挖矿只需要通用计算就能搞定,复杂运算却完全利用不上,所以,显卡的另外一个用武之地就是挖矿!
相当于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简单的例子:我们需要在大量的白纸上面写上一个数字1,我们安排10个老师和1000个小学生来做这件事,在相同时间内,这1000个小学生的完成量肯定要比10个老师完成的更多,虽然老师能力更强,但是在处理这种简单事情上,架不住小学生人多啊。
其实,早期的“挖矿”,确实是用CPU来进行的,后来,由于挖矿的难度越来越大,CPU的通用计算你能力已经并无法满足挖矿的需求了,所以就用到显卡来挖矿。反而,对于我们平时注重的电脑性能提升的重点硬件CPU和内存要求并不高,有的时候仅仅需要能够保证运行操系统和相关软件就行。我当初自己配置的小型矿机,使用的CPU和CPU散热都是二手货,内存仅为4GB,使用的硬盘仅为60G,然而搭配的确是6块显卡和可以插6块显卡的主板。
为什么显卡价格和挖矿有关?
关于显卡的价格与挖矿的关系,一般可以从新显卡和二手显卡市场的价格来分别说一下。
第一,新显卡方面。
其实,新显卡的价格上涨,主要是在前两年,最近显卡价格正在逐渐回落。而当初,显卡价格上涨跟当时比特币的市场行情有很大关系。当时的比特币价格可谓是达到了疯狂状态,所以催生了大量的专业“矿工”和“挖矿公司”,当然,也包括大量的像我一样的“挖矿散户”。
当时,有媒体报道,有部分地区的网吧竟然关门歇业,战而进行专业挖矿,其火热程度可想而知。
后来,由于数字货币价格回落,并且相关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及挖矿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行业正逐步回归理性和正规,加上挖矿行业与环境保护相悖,所以大量的矿工转行、矿机关闭,同时,相关企业也研发出了专用的挖矿机器,造成显卡需求持续下降,显卡价格随之下降。
大量的市场需求,导致显卡的价格一涨再涨;市场需求降低,显卡价格也逐步回落,这与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浮动是相匹配的。
第二,二手显卡方面。
挖矿用的显卡,我们俗称矿卡。随着矿机对显卡的大量需求,二手显卡也被很多矿工所青睐;但又随着大量矿机关闭,大量矿卡肯定流入二手市场,而很多良心人士,是不建议普通用户购买二手矿卡的。所以,显卡二手市场的的价格也就随着挖矿行业的行情变化而变化。
举个真实的例子,AMD曾推出了一款显卡叫RadeonⅦ,于2019年2月发布,7月份停产,发布时价格仅为5000多。但是,在停产一年半过后,其二手价格竟高达8000元左右,而这仅仅是由于这块显卡各方面的性能数据更加有利于挖矿。
总体而言,显卡挖矿就是一种利用显卡本身的优势来进行数字货币的生产,而挖矿行业的兴衰,就直接影响了显卡价格的波动。
在此,奉劝还未进入而又想进入“矿圈”的普通玩家,放弃吧,因为有可能,下一个“血本无归”的,就是你!
三、比特币矿机比“天河二号”超算还快专用芯片有多强
之前回答一个问题,做了一点计算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颇为出人意料:当进行SHA-256哈希运算(比特币矿机所擅长的计算)时,一台普通的神马M20矿机就能比“天河二号”还快了,更不用说更先进的矿机,如蚂蚁S19/S19 Pro。
一台矿机竟然比超算还快?或者说,一台超算(当前世界排名第四)在进行某些运算时还不如一台普通的矿机?
是这样的。
首先要说,这二者其实没有多少可比性。一个专用、一个通用;一个微小、一个庞大。
所以,只能对比这两者的SHA-256哈希运算速度了:
所以,是的,一台一万多元的矿机,在进行特定哈希运算时,速度比一台数亿元的超级计算机还快!
那么,矿机为什么能这么快呢?
矿机的结构并不复杂,能算这么快,靠的是大量的专用芯片。
比如蚂蚁S19 Pro使用了大量的自研芯片 BM1398运算芯片。一台矿机有三块算法板,每块算法板上安装了114颗运算芯片。一台矿机就有342颗芯片并行提供算力。
BM1398芯片是采用台积电7纳米工艺生产的,由于该芯片的架构和数据保密,我们只好用一些开源信息来进行估算。
github上有一个开源的SHA-256哈希运算模块,提供Verilog源代码,当使用40纳米工艺实现时,此模块可以达到250MH/s(和一颗8核的至强芯片差的不多了),而所占用的面积只有0.0142平方毫米。如果在一颗芯片中排布100个SHA-256运算模块,面积还不到2平方毫米,而性能已经达到了25GH/s(没有计算连接、总线等面积开销)。而这仅仅是40纳米工艺而已。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芯片中真正用于计算的部分很少,绝大多数资源都消耗到了调度、管理等辅助功能上。
当我们所用的功能清晰、明确时,就可以使用专用芯片极大的提高运算速度。比如各种数字币挖矿(大量的哈希运算),比如4G和5G通信(大量的卷积运算),比如人工智能(大量的卷积运算)
专用芯片的性能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而我们芯片的发展,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如果能降低芯片的流片成本,也未必不能复制PCB(印刷电路板)的发展历程。要知道,现在全球的PCB设计和生产,中国都占了一大半的份额,又有谁有本事卡脖子呢?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62877.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