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比特币交易不会被警察追踪到
可以被追踪到,而且概率不低。比特币是高度匿名机制。可以看到交易的流转,但是不能确定账户对应真实世界的人。警察或者说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地址,看到里面的钱,却无法干涉里面的比特币使用。经过几次转账后就无法分清比特币的来源了。
比特币不是不可追踪的,每一笔交易都能一直追溯到coinbase。只是因为地址可以任意无限生成,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匿名性。但钱包地址公开,只有拥有密码(私钥)的人才能有权使用。如果拥有者丢失了密钥,地址里面的比特币将永远无法使用。除了拥有者本人,任何人无法干涉。
比特币账户就是一个地址,一个地址对应一个账户,但是比特币开户是不需要身份证明的,所有人都可以开通比特币账户,而且比特币账户可以开通的数量比全地球的沙子还要多,一个人可以对应多个账户,所以不知道具体这个地址对应哪个人,也就是匿名。
比特币洗钱方式
比特币就是去中心化的货币,线下无网络情况下都可以保存的一堆数据。现金交易十分敏感,无论是取现还是转账都会留下是否明显的痕迹,但是比特币去可以完美的去除这个痕迹。
比如给你1000个比特币,假如比特币1万一个,那等于给你1000万现金,往往洗钱组织有两种洗钱方式。
一种是利用假身份在平台获得这1000个比特币,然后重要的一步就是提币,把BTC提币到本地U盾冷钱包,然后把这个冷钱包直接进行约等于1000现金的交易,还有一种就是直接获得比特币后放入冷钱包,直接把冷钱包U盾寄出去。
二、比特币为什么遭遇多国监管高压
近日,德国财政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和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在巴黎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在今年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中联合推动全球对比特币的监管,将警告这一世界最流行的加密货币正在被非法团体利用。
去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非法“采矿”、交易和使用的案例层出不穷,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不完善和风险日益凸显。近段时间,多国金融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对加密货币加强监管的政策,加密货币价格暴跌。
比特币市场爆炸式增长
有别于传统货币,比特币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据。去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去年12月,首个比特币期货产品在美国正式交易催生了全球范围内数字加密货币投资热潮,一批数字加密货币交易量与交易价格飙升。加密货币的代表——比特币价格在一年之内暴涨十余倍,市值一度超过迪士尼、通用电气等知名上市公司。
“疯狂”的比特币既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也成为互联网黑客横行的重灾区。
比特币基于不受政府控制、相对匿名、难以追踪的特性,近年来屡屡曝出恶意交易、僵尸病毒“挖矿”和非法牟利的案例。同时,黑客攻击事件频繁发生,比特币的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保护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加密货币谁来监管、如何监管,成为考验各国政府的难题。目前,加密货币交易匿名,监管者难以收集统计数据监控其运行;对于跨境加密货币交易,各国也缺乏有效手段监管;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还与现行中心化的监管框架存在冲突,给监管带来新的困难。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投资管理部主管布拉斯发表公开信,列举SEC多次驳回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几大原因,包括估值存在风险、流动性不足、套利风险难以规避、潜在市场操控和欺诈风险等。
目前仅有突尼斯、塞内加尔等国家发行了基于加密货币技术的数字货币,波兰等国也在积极尝试开发国家加密货币,但大多数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依然是坚持监管从严,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加强监管的政策。
各国监管政策陆续出台
加密货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监管的持续高压,世界各国政府正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加密货币交易监管模式。
北欧地区最大的银行北欧联合银行日前发布禁令,要求员工从今年2月28日起停止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交易;印度税务部门1月22日表示,在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印度17个月的加密货币交易额超过35亿美元后,向数十万人发出纳税通知;韩国金融监管机构宣布,自1月30日起,将禁止使用匿名银行账户进行加密货币交易。
从严监管,效果明显。不久前,国际市场的现货比特币价格一日之内暴跌近2000美元。在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冲至2万美元高点后,目前跌至1.1万美元左右。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认为,比特币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泡沫。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表示,比特币现象如同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狂热”,结局“很大的可能是会彻底崩盘并被遗忘”。
“假如比特币价格在未来一年跌至1000美元至3000美元,我不会感到意外。”美国伯克利金融集团首席投资官皮特·布克瓦表示,随着全球利率的上升,加密货币的崩盘也将接踵而至。美联储等机构为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祭出的宽松货币政策,应为加密货币热潮负责。
当前国际社会也在讨论,由于大量的传统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介入比特币交易,一旦比特币泡沫破裂,是否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专家表示,各国目前出台的监管举措也都在寻找本国可以接受的力度和方式,既能加强监管又能规避风险。
国际社会需加强政策协同
面对各国出台的监管举措,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玩起“打地鼠游戏”,在世界各国寻找生存的空间。
近段时间来,波兰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交易公司的注意,去年比特币交易活跃的货币中波兰货币兹罗提排名第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波兰政府积极地推动虚拟货币的发展,波兰的金融系统对加密货币的包容度比其他西欧国家相对要高。”在波兰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的投资人奎亚迪克对记者说。
“当前各国在出台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时整体比较审慎,一方面是担心扼杀相关的技术环境,另一方面又担心产生金融风险,各国出台的政策也是有紧有松,给比特币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因此针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还需要全球性协调和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说。
比特币的监管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新议题。勒梅尔就多次表示,他将提议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讨论比特币的问题,对于投机风险,成员国都需要一起讨论管理比特币的规制。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日前也表示,他将与二十国集团合作,防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成为匿名瑞士银行账户的数字等价物。
专家建议,二十国集团和一些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应加快制定相关原则和准则,为各国建立相协调的监管政策提供案例和遵循。同时在监管方面实现全球协同,共同打击非法的加密货币交易和犯罪。
三、比特币有无追踪性
比特币有追踪性。
比特币的交易信息可以被所以人看到(这里指资金流动去向,比如你把多少比特币转到了另外一个账户),但是与这个账户关联的用户信息是看不到的。
对于单笔比特币的交易实时追踪溯源需求,可以通过访问区块链浏览器,输入交易产生的唯一txid(transactionid)去观察资金流向。
四、比特币勒索邮件怎么处理
比特币勒索邮件是指邮箱里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内容一般含有:电脑上的恶意软件已经通过网络摄像头捕获到了收件人的不雅照片、知道收件人的真实密码等,让收件人产生恐惧,并要求以“比特币”的形式支付封口费。
这种比特币勒索邮件的内容往往是以英文或者日文的形式出现,如下图:英文版
日文版
这种勒索邮件并不可信这种手法其实是特别拙劣,你的电脑也没有所谓的恶意软件和木马。真正的恶意软件勒索长这样:
并且电脑内的文件都会被加密。对于黑客而言,他通过木马获得密码,也会直接使用病毒勒索,而不是使用门槛最低的邮件。那勒索邮件内的密码,是从哪里获得的呢?密码可能并不是从我们本地的电脑泄露的,而是由一些网站或平台因为各种原因,泄露了用户的账户名或明文密码。一些黑客就将他们打包成“数据包”,在暗网上公开出售。而这些账户,大多为邮箱名,所以只能通过邮件进行敲诈勒索。举个例子:2011年CSDN曾曝出遭遇密码泄露事件,600万用户信息被泄露。随后,密码泄露事件波及天涯论坛等网站,4000万账户密码陆续遭泄露。这些密码,全部都是以明文的形式泄露,成为了敲诈勒索的渠道。这种勒索邮件只是最普通的勒索方式,可怕的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定制勒索。比如勒索邮件中附带的一张PS的“不雅照片”,这种PS痕迹是比较严重的,只有头像是自己的,照片中的身份和背景并不是自己的。
为什么勒索比特币?与比特币相关的勒索案件屡见不鲜,花样百出,就是比特币匿名、难以追踪,一串私钥就对应一笔“钱”,正好符合勒索人的需求。
与常见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的货币机构发行,它只是依据特定的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所以它可以绕开银行系统,并且可以轻易的跨国交易。比特币使用这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记录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设计来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性。这些都让比特币具有了不易溯源,不会暴露身份,而且可以快速广泛流通。
在很多人眼中,“自带光环”的比特币成为了争取货币自由、实现资产增值、发展致富技术的有声力量,但它还有着另一幅面孔:犯罪分子的帮凶。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称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日益成为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发现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应立即报案。收到比特币勒索邮件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忽略这种邮件,因为这种邮件都是大规模群发的,虚晃到一个是一个。如果涉及到真实的账户和密码,可以分析一下是通过什么渠道泄露出去的,并且马上更改一些重要的密码。
如果勒索人通过邮件还会有下一步的行动,并且确实掌握了很多重要的资料。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要给勒索人转比特币,这绝对是一个无底洞,保留好所有的证据,报警是好的选择。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6646.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