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BI能破解比特币吗
实际破解不可能,有说法是说FBI通过黑客中转的服务器提供商强制提供了服务器权限,从而拿到了私钥。在我看来没有全部扣押很可能说明这笔钱已经变现了,这个已经是在别人的钱包中了,所以只能不要脸的硬扣人家比特币。
我来回答:关于 FBI如何取得了黑客比特币地址的私钥,尽管有许多猜测,但显然没有人知道真相如何。
一位旧金山 FBI的工作人员 Elvis Chan在接受 NBC采访时,拒绝透露获取私钥的细节,因为在未来的行动中还有可能用到同样手段。但同时,他也明确说明,这次的行动并不依赖于“等待犯罪分子使用美国的加密货币服务”。
这一说法至少否定了 FBI是通过交易所获得黑客资金的猜测,大多数交易所有严格的 KYC/AML政策,更何况是美国的交易所,因而黑客不大可能直接使用美国的交易所洗钱。
由于此次行动只是恢复了部分勒索资金,也基本上否定了 FBI已经破解比特币加密算法的猜测,因为假如 FBI已经破解了加密算法,显然可以恢复全部的资金。
Elvis Chan还提到,此次行动得益于“大多数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都在美国”,从而给 FBI提供了方便。
因而最接近事实的猜测是,勒索者使用了位于北美的全节点钱包,而全钱包在广播交易时,会泄露节点的 IP。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每个地址只能使用一次,而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查询可知,勒索者先后两次使用转移资金的地址 bc1qq2euq8pw950klpjcawuy4uj39ym43hs6cfsegq发送比特币,导致 IP泄露,从而使得 FBI抓住了获取私钥的机会。
币印 CTO李天昭表示,黑客把勒索得来的比特币存储在使用美国公司云服务的比特币钱包上,而该云服务器位于美国境内被 FBI直接接管,从而在没有私钥的情况下拿回了赎金。
比特币地址数量是2的256次方,有正余的地址大约5千万个,破解的概率几乎为零,概率太低,相当于在整个宇宙原子个数中找一个特定原子。
比特币在地址中转移是可以追踪的,无论转移多少次,但是不知道谁在转移转移到哪里。
但是一旦转到交易所那么就可以知道在谁的交易所账户里了,提现更可以追踪到提现到那个现金账户,这些都是人为可控的,除非不在线交易,否则就不可查。
本人用python写过一套程序,可以从核心钱包提取正余额地址,做成数据库,然后随机生成私钥,私钥生成三种比特币地址与数据库的正余额地址做比对,一旦对比成功就拥有了这个地址里的比特币,但是运行了半年没有成功过。理论上要集合全球所以算力,运行上千个世纪才能历遍所有地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私钥泄漏,比如放在服务器上,任何时候私钥都要离线存储。
找到密钥比破解密钥要容易的多。
比如严刑逼供,比如搜查,比如到服务器去找。
总之黑客也是要用密钥的对吧。
拿到你记录密钥的纸条了,这算不算破解?
比特币看似安全,但毕竟需要换成真实世界的钱的,毕竟还有人参与的地方。
真要追查,很多地方能追查到,并不需要破解比特币。
不是FBI,能不能破解比特币?
破解比特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靠数学家,一个是靠比特币的发明人。
第一种办法,就是现在的数学家有没有能力对比特币的加密提供反加密的算法。如果可以提供,那么比特币将毫无安全性和价值。
第二种办法,就是留着后门,如果是这样子,就可能令这种加密货币受到致命的打击。
二、比特币如何避免广播风暴
比特币几乎是即时接收付款的。然而,在网络开始将你的交易加入一个区块来确认该交易以及你可以使用接收到的比特币之前,有一个平均10分钟的延迟。确认的意思是在网络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你收到的比特币没有用来支付给别人因此被认定是你的财产。一旦你的交易被包含进一个区块,则之后的所有区块都会包含它,这将极大地巩固这个共识并减小交易撤销的风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自行判断交易被确认的时间点,但通常来说,收到6个确认就如同在信用卡交易后等待6个月那样安全。
只有像Bitcoin Core这样的完全节点型客户端才需要较长的同步时间。从技术上来说,同步是一个下载并核实网络上所有以往比特币交易的过程。某些比特币客户端需要知道所有以往的交易才能计算你比特币钱包的可用余额并完成新的交易。这一步骤非常消耗资源,需要有足够的带宽以及能存放整个块链的空间。为了保持比特币的安全性,需要有足够的用户使用完全节点型客户端,因为他们起着确认和中继交易的作用。
三、中本聪凭借比特币成为世界首富,对比尔盖茨公平吗
2008年10月31日,也就是9年前,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的话,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自此,天才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诞生了。
这份发给加密邮件列表订阅者的白皮书,向用户描述了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从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点对点和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
标题说如果中本聪还在的话,其实我是说,如果中本聪他本人还在关注着比特币——这个被他发明的伟大的点对点现金系统,这个市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规模的资产的话,不知道电脑屏幕前的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看法。
这应该是一个比”比特币未来会如何发展“更无解的问题吧。
中本聪——比特币无法被类比
比特币的白皮书是2008年10月31日发布的,但比特币是2009年1月才发布,自此去中心化的网络慢慢开始改变大众对货币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看法。
中本聪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不起,我是一个扫兴的人。向普通听众描述比特币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什么可以和类比,以便让人更容易理解”。
事实上,一直到9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可以拿来和比特币类比的,我们往往经历的尴尬困境就是,先费劲地向普通人解释”什么是去中心化“,什么是”点对点“,然后再告诉大家是虚拟货币。至于加密学、哈希值、区块......这么解释起来怕是要花上几天做个精美的PPT。
其实,人们对比特币是什么的好奇甚至不如对”中本聪“这个人(或者这个团队)的好奇度。
不如我们就在9周年以及比特币开启新里程碑的特殊日子,侧写一下神秘的中本聪。
中本聪大概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大家有看过美剧《犯罪心理》的话,可以直到有种把一个从未见过的人具象化的方法,甚至能具象到比见到本人更深刻,这种方法被应用于寻找罪犯——侧写。
一个人的年龄、性格、生活环境以及职业都可以根据他留下的痕迹来进行侧写,那我们可以根据重本聪留下的这些”痕迹“来推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然说到”痕迹“,最有中本从个人信息量的就是比特币白皮书了。
神化中本聪的教徒们可能要失望了,首先中本聪肯定不是神,只是一个”集众家之所长“的人。
比特币白皮书从学术论文的角度讲是不可能发表的,因为里面的几乎所有部分都是现成的东西——电子货币、加密学、PoW、哈希数值等等。
而比特币之所以伟大和如此成功,其实是因为中本聪将博弈论引入拜占庭容错公式算法,这点是非常创新而且前无古人的。但是,白皮书上没有明说,也没有证明,证明是后来的研究者因为比特币成功了而慢慢补上的。可以推断的是,他也不是一个团队,团队要暴露出来的痕迹会比现在多得多。
中本聪画像
年龄:根据C++开发者群体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中本聪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可能性最大。估计中本聪今年应该是50-65岁吧。
国籍:名字是引起最大争议的,名字毕竟只是一个代号。大部分人赞同的说法是中本聪是美国人。他的英式行文习惯有些刻意,不好评论真伪,但是在网上的活跃时间符合一个美国上班族的作息规律,要伪装这个规律并不容易,而且在比特币依然是一个小圈子里的玩具的阶段也没有必要。
职业:在大企业从事IT工种,入职时间在90年代后半到20世纪初。根据比特币的技术上一些问题,显现出来的特征比较符合一个90年代入职的老一辈程序员的认知水平。
有家室和一定的经济能力:没有直接证据,但是符合一些细节,比如对身份隐藏如此彻底,很可能是出于保护家人的目的;能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比特币的创造,必须要经济能力保障。
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比特币的学者根据白皮书的各种层面推测出的关于中本聪的信息:
1.他有理工科背景;因为他对于加密技术的兴趣高涨,会编程,但是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很肤浅,比特币几乎没有用到任何经济学的原理,它的奖励发放机制都是出于技术而不是经济学的考量
2.他很聪明而且思维缜密;同时对于加密和信息安全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功底,他能理解拜占庭容错问题并且抓住本质,非常了解密码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然后,他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将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在实现基本功能的时候摒弃一切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功能,这点说明了他的思维是非常理论、缜密而且有逻辑的;
3.他性格谦逊,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他很聪明,但是,却不是很多天才例如vitalik buterin那种高人一等聪明,他也许在生活中从未被认为是最拔尖的人,因此他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知道自己可能犯错,所以,比特币从萌芽到诞生的过程中,他毫不保留地一直在吸取别人的建议和新的知识,这点是比特币能够出现乃至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将理想坚定地付诸行动,对自己热爱的事物能花时间精力去研究,懂得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谨慎缜密的思维,低调——这些特质何尝不是如今像BAT的创始人,还有更多的商界大佬所同样拥有的?
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缺点,而成功的人总是相同的优点。
比特币白皮书九周年了,祝愿中本聪对它的期望达成:
“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密码证明的而不是基于信任的电子支付系统,它允许任何有交易愿望的双方直接交易,而不需要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来源于中本聪的论文。
*本文由未来财经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656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