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比特币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泡沫
不久前,全世界比特币总值首次突破了十亿美元。对于一种没有中央银行或其他权威机构支持的纯虚拟货币来说,这是项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也是暂时的: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比特币泡沫,而泡沫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说泡沫注定破裂有几个原因。头一条就是:因为它是泡沫,不管什么图表,要是长成了上图这样,必将在某一刻迎来以泪洗面的结局。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特币是由商品和货币形成的诡异混合体。比特币的商品价值是由其货币价值产生的,但随着它的商品属性愈发显著,它作为货币的用途也就越小。
但对比特币泡沫更深层的研究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于所有关注支付、货币或信任的人来说,这其中都蕴藏着迷人的内涵。
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支付方式
首先,让我们回到2011年6月12日那个星期天的晚上。那天发生了史上首次大型比特币盗劫案:如此简单粗暴的盗窃,甚至不妨将其看作一起完美犯罪。一名男子——我们只知道他叫“全枉然”(All In Vain)——当晚就寝前让自己的Windows电脑开启着连入了互联网。这台电脑的数字钱包里存有2.5万个电子货币。当他周一早晨醒来时,钱包还在,可是钱没了。
在当时,那2.5万个比特币价值约50万美元;今天,它们大约价值为350万美元。如果全枉然能在盗窃发生后的那几分钟注意到的话,他还有可能保住这笔钱。可是他睡着了——而在盗窃发生十分钟后,这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无可挽回。全枉然要想拿回这笔钱,除非是那个小偷将其拱手送还。
谁也无法找到偷了全枉然的那个人。这是因为,比特币被另一位化名“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网民设计成了数字世界完美的匿名支付方式。这正是比特币的特点之一:一旦支付便无法追回。同样的,如果有人付给你比特币,你便毫无疑问地成为其拥有者。你无需认识或信赖支付者——你只需要知道,钱已经进入了你的虚拟钱包,等着被你存起来或者花出去。
比特币被设计为——并且从很多角度来说,已经成为——完美的数字货币:没有部分准备金系统、匿名,而且具有极高的加密安全性。对于任何曾为银行的无能所苦,或是不满于在国内外付款时产生的额外费用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比特币有可能成就支付的终极愿景。尤其诱人的是,比特币实质上对执法和税务机关而言都是不可查察的。
但这些优势同时也是软肋。谁也不想冒险在一夜之间失去价值百万美金的货币,只因为有个电脑黑客比他们技高一筹。
可眼下看来,比特币仍在许多方面都是有史以来最优秀且最干净的支付方式。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创造出更好的替代品,就一定要借鉴比特币的长处——但也要从它的弊端中吸取教训。
比特币:特点逐一来分析
比特币的源代码是开放且公开的,这也意味着全世界每个黑客和译码人都能尝试将其破解。而他们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这套算法确实可靠。关于它的匿名性和可扩展性究竟如何还存在着疑问,可是当比特币在2009年年初甫一问世——是时正值全球大规模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便立即吸引了一批怀有无政府主义乌托邦理想的人群,这些人都是高科技产业中的自由主义人士,他们驱动着大量的网络革新。
包括中本聪在内的这些人对现有金融机构的不信任绝非特例。而使中本聪与众不同的是,他把这种不信任化为哲学理念,而这正是比特币项目背后最重要的驱力。当他于2009年2月将比特币介绍给世人时,中本聪夸口说他的新货币实现了“完全分权化,不存在任何可信赖方”。并且,他非常详细地说明了在他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是使其运转所需要的信任。我们必须信任央行不会使货币贬值,可是法定货币的历史充斥着对这种信任的背弃。我们必须信任银行会保存好我们的钱并以电子方式转移,可是他们在日渐高涨的信贷泡沫中仍毫无保留的把钱贷出。我们不得不把我们的隐私托付给他们,并信任他们不会让冒名顶替者从我们的账户把钱卷走。”
中本聪可不是偏执妄想狂:他在这里所说的与沃伦•巴菲特在2012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所讲的并没很大区别。
“在现有货币体系下,已知投资类型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抵押贷款、银行储蓄,以及其他方式。这些基于货币的投资方式中的大多数都被看作‘安全的’。实际上它们属于最危险的资产形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投资方式已经摧毁了许多国家的投资者的购买力,哪怕这些投资者还是能持续适时地收获本金与利息。此外,这一可怕的后果还会一再重现。政府决定了货币的最终价值,而体系因素偶尔会使他们偏向引发通货膨胀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时不时便会失控。
“即使是在美国这个强烈呼吁货币稳定的国家,美元自1965年我接手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工作以来贬值的幅度也高达惊人的86%。那时1美元能够购买的东西今天要花多达7美元才能买到。”
如果你持有美元,你就要信任美国政府不会摧毁你的财富。对比之下,比特币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它被特意设计成一种“人人为己”的货币。全枉然因为他的愚蠢受到了比特币界很多人的指责:把电子钱包存在一台联网的Windows机上,他是怎么想的?
但即便是在使用比特币时,人们最终还是免不了要信任别人——而他们所信任的对象结果往往并不可靠。MyBitcoin事后被发现是个骗局;Mt Gox遭遇黑客毒手。目前人气较高的新兴比特币公司是Coinlab,但是考虑到黑掉这些公司所能带来的收益,而且执法机关对这类犯罪分子毫无兴趣,他们始终要面临损失客户财产的风险。
零信任
比特币所具有的如此程度的不信任既是特色也是漏洞——其实我们大多愿意把囤积财富的任务外包给一家信得过的大型机构,而不是把1千美元藏在老橡树根儿石墙里黑色的火山岩下头,或者是把一共9万美元的百元大钞用铝箔纸裹起来藏进冰箱。自己管理比特币的风险很大,而且需要较高的电脑技能。可是把自己的比特币托付给别人保管所需要的信任正是比特币旨在规避的。
比特币对财务机构与生俱来的怀疑不仅使其与法定货币泾渭分明,也使其与其它虚拟货币迥然不同,例如美国的Facebook币、中国的Q币以及全球最大的虚拟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的林登币。所有这些虚拟货币都在发明该货币的公司的严格监控之下,并且在这些特定的经济体系外几乎毫无价值。
这些虚拟货币中,一部分在规模上和比特币大致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尽管很难对其进行同等意义上的比较。举例来说,Facebook币的年收入大约十亿美元,而2007年Q币的市场大到了让中国人民银行出面干预,号召各公司停止用Q币进行交易。在最近这场泡沫中,比特币一天的交易额曾超过3000万美元,而多数时间每日交易额也有500万美元以上。这样可得每年的交易额约为20亿美元,只要泡沫不破裂。
二、比特币暴涨是不是说明它是避险货币
比特币的避险功能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是传统的避险资产,但黄金的拥有和存储成本太高,特别是在乱世保存黄金是个高危险的任务,即使是政府也会毫不犹豫地拉下脸来抢你的黄金。②1948年8月国民政府崩溃前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并以金圆券在3个月内强制兑换了166.3万两黄金(维基百科词条:金圆券)。
建国后1951年的《金银管理暂行办法》禁止黄金交易,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间黄金基本被政府收购收缴,直到1983年《金银管理条例》才允许私人持有交易黄金。
③即使是民选国家也有强制收缴黄金的黑历史。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以拯救金融危机和防止美国黄金向欧洲流失的名义,提出了停止黄金的兑换和出口的《紧急银行法案》,并于3月9日获国会参众两院的通过。4月5日罗斯福进一步在6102号行政命令中以20.67美元/盎司的价格强制收缴民众黄金,私藏黄金者将被重判最高10年监禁和10万美元罚金。
甚至连瑞士银行Uebersee FINANZ-Korporation委托美国公司保管的黄金都被强制收缴。1934年的1月30日,美国又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金价重新定为35美元1盎司,但美国人民无权兑换黄金。美国人刚刚上缴黄金换了美元,就被“罗斯福新政”洗劫了近一半。
如果觉得本文精彩,请点击关注我
本文出自:回金团队厚德载物.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假如你有一台时光机,你会回到19年抵押全部家产买比特币吗
假如我有一台时光机,会不会回到19年抵押全部家产买比特币?
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当然all in梭哈!实现暴富!
但是又仔细想了想之后,可能事情未必会这样。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回到过去投资的前提,肯定是知道现在以及历史。
那么比特币的现在确实暴涨到5万刀左右,但是历史投资的最佳时机肯定不是2019年了。
如果是我,必然是回到那个小伙计用近万个比特币换了一个披萨饼的年代咯。
毕竟那个时代我还在上学,也有所听闻比特币,当时还想着怎么能挖矿挖几个,结果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要是那时候真的挖几个的话……
你说有时光机的话多好是不是!
如果回到过去,能投资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啊,肯定不会只盯着比特币一个篮子里面放鸡蛋啊!
房地产,股市基金,甚至彩票。
都已经有逆转时空的能力了,还不充分利用?
分散投资(嗯这种假设前提应该算投机吧)也分散了风险,未来也更方便可持续发展嘛。
考虑到只是有时光机这个前提,但并不知道会不会触发时空悖论,甚至导致平行时空的分裂,任何基于未来结果改变过去轨迹的预期实际上还是有不确定性的。
万一这种投资(投机)行为反而导致历史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呢?那不是最后一夜暴富没实现,反而亏到天台上见了吗?
所以除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不全部梭哈,保留一定保底资产现金流,也是很重要的抗风险能力。
我是闲云,深耕互联网多年的产品老兵,在游戏社交、互金电商等项目中都有丰富的经验。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6095.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