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既然“以太”不存在,那么经典物理学正确吗
经典物理学在某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只不过它不够全面罢了。我们都知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说,最伟大的发现,无过于“现代科学”。在科学没有横空出世之前,人类一片愚昧,很多自然界的现象都得不到解释;
而自从现代科学出现之后,我们不仅认识到了真正的世界,甚至还可以运用科技来“改造世界”,从而让人类在数百年里起到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真正让我们敲开科学殿堂大门的,就是牛顿的经典物理。
因此,牛顿,可谓是物理学界一位“开天辟地”的人物,英国BBC广播电台在二零一五年给出的全球历史人物影响力排名中,牛顿位居第一,因此,他被称为“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不过,时隔数百年之后,物理学界的各种革新,突破都层出不穷;
经典物理也不再是我们研究的主流了。曾几何时,牛顿等人用“以太”来解释宇宙,自然的种种变化,认为以太无形无相,既是光的源头,也是造成引力波动的物质;
但是,随着十九世纪,物理学界上空的“两片乌云”所孕育的雷电的落下,“以太”荡然无存。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都先后证明了以太并不存在,而“相对论”,又取代了经典物理,成为了最主流,最权威的理论;
甚至,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消化广义相对论的许多原理和预测。那么,是不是人类就可以宣称“经典物理学”是错误了的呢?小编认为,一样不可以。
经典物理不完善,它可以解释地球上的所有变化,但不能解释宇宙中林林总总的规律和现象,这是它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说一个科学理论完全“错误”了。
说不定哪天物理学再一次变革,又有人发现了“以太”呢?
二、以太经典怎么样不显
以太经典怎么不显示
以太经典是以太坊的早期版本,是一种分叉(fork)产生的区块链网络。由于以太经典和以太坊之间存在分叉,因此它们的交易历史和账户余额是不同的。
如果以太经典不显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节点不同步:如果您的以太经典节点没有与其他节点同步,它就不会显示最新的区块和交易。您可以尝试重新启动节点或连接到其他节点来解决此问题。
钱包问题:如果您使用的是以太经典钱包,并且它没有正确连接到区块链网络,那么您的账户余额和交易历史就不会正确显示。您可以尝试重新启动钱包或连接到其他节点来解决此问题。
区块链分叉:由于以太经典和以太坊之间存在分叉,因此可能存在不同的区块链分支。如果您的节点连接到了一个不同的分支,您可能无法看到您在另一个分支上的交易历史和账户余额。您可以尝试连接到正确的分支或等待网络同步来解决此问题。
数据库问题:如果您的以太经典节点的数据库损坏或出现其他问题,它可能无法正确显示区块和交易。您可以尝试重新构建节点的数据库或重新下载区块链来解决此问题。
总的来说,如果您的以太经典不显示,您可以尝试重新启动节点或钱包,连接到其他节点,等待网络同步,连接到正确的分支,重新构建数据库或重新下载区块链来解决问题。
三、经典物理学为什么需要“以太”
波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但是电磁波在什么介质中传播?到19世纪60年代前期,麦克斯韦提出位移电流的概念,并在提出用一组微分方程来描述电磁场的普遍规律,这组方程以后被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推出电磁场的扰动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电磁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每秒31万公里,这与当时已知的空气中的光速每秒31.5万公里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
麦克斯韦在指出电磁扰动的传播与光传播的相似之后写道:“光就是产生电磁现象的媒质(指以太)的横振动”。后来,赫兹用实验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的电磁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波的性质,这样以太不仅在电磁学中取得了地位,而且电磁以太同光以太也统一了起来。
麦克斯韦还设想用以太的力学运动来解释电磁现象,他在1855年的论文中,把磁感应强度比做以太的速度。后来他接受了汤姆孙(即开尔文)的看法,改成磁场代表转动而电场代表平动。
他认为,以太绕磁力线转动形成一个个涡元,在相邻的涡元之间有一层电荷粒子。他并假定,当这些粒子偏离它们的平衡位置即有一位移时,就会对涡元内物质产生一作用力引起涡元的变形,这就代表静电现象。
关于电场同位移有某种对应,并不是完全新的想法,汤姆孙就曾把电场比作以太的位移。另外,法拉第在更早就提出,当绝缘物质放在电场中时,其中的电荷将发生位移。麦克斯韦与法拉第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不论有无绝缘物质存在,只要有电场就有以太电荷粒子的位移,位移的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当电荷粒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时,将形成电流,这就是他所谓的位移电流。对麦克斯韦来说,位移电流是真实的电流,而现在我们知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极化电流)才是真实的电流。
在这一时期还曾建立了其他一些以太模型,不过以太论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若光波为横波,则以太应为有弹性的固体媒质。那么为何天体运行其中会不受阻力呢?有人提出了一种解释:以太可能是一种像蜡或沥青样的塑性物质,对于光那样快的振动,它具有足够的弹性像是固体,而对于像天体那样慢的运动则像流体。
另外,弹性媒质中除横波外一般还应有纵波,但实验却表明没有纵光波,如何消除以太的纵波,以及如何得出推导反射强度公式所需要的边界条件是各种以太模型长期争论的难题。
为了适应光学的需要,人们对以太假设一些非常的属性,如1839年麦克可拉模型和柯西模型。再有,由于对不同的光频率,折射率也不同,于是曳引系数对于不同频率亦将不同。这样,每种频率的光将不得不有自己的以太等等。以太的这些似乎相互矛盾性质实在是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能力。
1881年-1884年,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为测量地球和以太的相对速度,进行了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方向上的光速没有差异。这实际上证明了光速不变原理,即真空中光速在任何参照系下具有相同的数值,与参照系的相对速度无关,以太其实并不存在。后来又有许多实验支持了上面的结论。
以太说曾经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深刻地左右着物理学家的思想。著名物理学家洛伦兹推导出了符合电磁学协变条件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但无法抛弃以太的观点。
19世纪90年代,洛伦兹提出了新的概念,他把物质的电磁性质归之于其中同原子相联系的电子的效应。至于物质中的以太,则同真空中的以太在密度和弹性上都并无区别。他还假定,物体运动时并不带动其中的以太运动。但是,由于物体中的电子随物体运动时,不仅要受到电场的作用力,还要受到磁场的作用力,以及物体运动时其中将出现电介质运动电流,运动物质中的电磁波速度与静止物质中的并不相同。
在考虑了上述效应后,洛伦兹同样推出了菲涅耳关于运动物质中的光速公式,而菲涅耳理论所遇到的困难(不同频率的光有不同的以太)已不存在。洛伦兹根据束缚电子的强迫振动,可推出折射率随频率的变化。洛伦兹的上述理论被称为电子论,它获得了很大成功。
19世纪末可以说是以太论的极盛时期。但是,在洛伦兹理论中,以太除了荷载电磁振动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的运动和变化,这样它几乎已退化为某种抽象的标志。除了作为电磁波的荷载物和绝对参照系,它已失去所有其他具体生动的物理性质,这就又为它的衰落创造了条件。
如上所述,为了测出地球相对以太参照系的运动,实验精度必须达到很高的量级。到19世纪80年代,麦克尔逊和莫雷所作的实验第一次达到了这个精度,但得到的结果仍然是否定的,即地球相对以太不运动。此后其他的一些实验亦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以太进一步失去了作为绝对参照系的性质。这一结果使得相对性原理得到普遍承认,并被推广到整个物理学领域。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虽然还进行了一些努力来拯救以太,但在狭义相对论确立以后,它终于被物理学家们所抛弃。人们接受了电磁场本身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概念,而场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量子力学的建立更加强了这种观点,因为人们发现,物质的原子以及组成它们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粒子的运动也具有波的属性。波动性已成为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的一个方面,那种仅仅把波动理解为某种媒介物质的力学振动的狭隘观点已完全被冲破。
然而人们的认识仍在继续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人们又逐渐认识到真空并非是绝对的空,那里存在着不断的涨落过程(虚粒子的产生以及随后的湮没)。这种真空涨落是相互作用着的场的一种量子效应。
今天,理论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真空具有更复杂的性质。真空态代表场的基态,它是简并的,实际的真空是这些简并态中的某一特定状态。目前粒子物理中所观察到的许多对称性的破坏,就是真空的这种特殊的“取向”所引起的。在这种观点上建立的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电弱统一理论已获得很大的成功。
但爱因斯坦则大胆抛弃了以太学说,认为光速不变是基本的原理,并以此为出发点之一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不存在以太,不过以太假说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痕迹,如以太网等。
这样看来,机械的以太论虽然死亡了,但以太概念的某些精神(不存在超距作用,不存在绝对空虚意义上的真空)仍然活着,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2168.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