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UV公链的机制是怎么样的
经济机制在公链设计中往往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成败。由于一旦主网上线,公链的经济规则无法修改,不同的经济系统就成了一场场大型社会实验,通过自由市场行为和人性博弈催生不可逆的结局。
在针对公链经济设计的深度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扩展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这个已经被广泛讨论的技术“不可能三角”外,也存在经济机制设计上的不可能三角。由于目前区块链基础设施上缺乏大规模应用,公链代币主要是作为一种可被投资的风险资产存在。想要市值进入主流公链的地位,你说你提升了 TPS,加入了最新的隐私算法,还不如明确地告诉市场,你是怎么给矿工和投资人带来激励的。
毕竟,技术指标应该留给公链使用者和开发者去检验,但代币经济系统才真实地影响着每一个为你摇旗呐喊的社区成员,也通过核心团队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生存状况。
公链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与法币相似,可以分为两类,发行和分配。需要被激励的人群有几种:矿工,早期投资人,核心团队,开发者,后期投资人。而经济设计可以利用的工具大致包括:发行机制,分配机制,团队所得,治理机制,总供应量,区块奖励,衰减机制,天然利率,POW挖矿指标(如难度调整周期,矿工手续费等),POS挖矿指标(如节点数量,要求)等。依据这些客观指标,我们把最典型的几个一线公链项目分别总结并对比上述维度,具体可参见已开源研究数据Blockchain Economics Design- Google表格¹。
怎样利用这些维度去设计一套公链经济体系?如何评价某个经济系统的好与坏?这看似是一个在不同维度上做比较的问题,实则是价值观上的取舍。我们发现,最终几个重要的设计目标之间是无法同时满足的。经济机制,也有它的“不可能三角”。
这三个描述维度分别是:
Fairness(公平性)
Growth(成长性)
Profitability(盈利能力)
不同的公链设计,其实就是在这几个角中间来回抉择,寻找平衡点。时间和规模都对微小的设计区别有很大放大作用,所以我们选取的样本大部分是已经上线,经历过考验的项目,包括Bitcoin、Ethereum、Zcash、Monero、EOS、Decred、Dash、Grin、Beam、Tezos、Cosmos、Polkadot等。
1. Fairness公平性
公平并没有绝对的定义,这里说的公平性更多的是在网络参与者心中公平的感觉,sense of fairness。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不同参与者是否有同样的机会或几率,参与主网代币的发行及分配,是否有人有特权。
现实中的特权可以包括:
预挖:团队在上线初期自己先挖。如DASH前48小时挖出10%~15%的币,这使DASH创始人Evan Duffield得到了10%的总供应量。
抽税:每个区块固定百分比例交税给基金会。比如Zcash,前4年有20%分配给基金会,相当于总发行量的10%被抽税。
ICO:即在最开始对整体项目进行估值定价,并且早期投资人一般享有一定比例的估值折扣。除了价格,这还意味着市场可能出现大体量的庄家。如ONT在上线前只接受机构VC投资,造成了token fund和普通投资人一币难求的紧俏局面,结果上线后大涨60倍,然后再像过山车一样地席卷着韭菜跌了回来。这就是典型的资本运作了,也是一种“不公平”,有等级差异的表现。
ASIC:ASIC厂商因高门槛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享有垄断利润,这也是在比特币历史上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Bittorrent创始人Bram Cohen就推出了他认为在共识上更公平,也更环保的硬盘挖矿项目Chia。讽刺的是,还没有上线的Chia虽然在挖矿方式上看似更加公平,却在募资方式上甚至想把代币打包进实体公司进行IPO,可见在赚钱方式上绞尽脑汁。
固定节点:如果dPOS共识的公链节点轮换不够灵活,就会很大程度上让利给固定节点,形成僵化的政治阶级。EOS的主节点看似成本和利益都很透明,但其实有很多隐形特权,如开发者使用CPU只能通过借贷大量EOS并抵押,通常只能由超级节点来提供服务并收取利息。
持有量:在POS的共识体系中,拥有大量原始代币就好像拥有了一个虚拟ASIC。美国最近还出现了一个模式叫generalized mining,先通过私募投进类似cosmos这种优质币,然后在主网刚上线时利用手里的大量代币进行POS挖矿,成为重要节点。
为什么公平性这么重要?因为这是在人的基因中,顺应人性的。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特权,而别人没有。但自己的特权太大,又会伤害这个系统的公信力。所以自古一国之主也好,一家之主也好,要在牺牲自我利益和维持整个系统的公信力间寻求一个平衡。到不平衡加剧的时候,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就能瞬间团结大多数人,揭竿起义,重造一个世界。而后屠龙者变成了龙,周而复始。如果中本聪没有隐藏他的身份,或用任何手段多为自己争取一点特权,那比特币就不会是今天的比特币,信仰者也不会是今天的信仰者。
当然,公平性是一个有选择的设计目标,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追求绝对的公平。不过在这个自由分叉的区块链世界里,这意味着你要承担更多的分裂和被替代的风险。基督教最早在欧洲风光无两,通过“十一税”和其他特权方式,收的税比主权国家还多。但就是在极度的压迫下,由一个年级轻轻的马丁路德轻易分裂出了今天的新教,与天主教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新教不需要经过神父接触上帝,给教堂各种好处了。
有人认为“贫富差距”也是衡量一个公链体系公平性的重要指标。这种观点也非常警惕POS,经常讨论POS共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问题。末日学家Roubini曾经喷虚拟货币说,比特币持有者的贫富差距比北朝鲜还差。这是coinbase的CTO Balaji Srinivasan在2017年计算的排名前100虚拟货币大盘的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²):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还可以分别看不同虚拟货币从挖矿、持有、投票治理等多个角度的不平等系数。这样就可以对比出来哪个虚拟货币的分布相对分散,贫富差距相对小。
不过,鉴于我个人从来不认为平均分配,或公平分配是虚拟货币应该做到的目标之一,所以在这里不深入讨论。我更倾向于认为,只要财富不是基于特权,而是基于公平竞争,比如你比别人更早关注比特币,那就是公平的。
占领“fairness”这个三角中的一角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在项目早期有非常自发的,强大的传播能力。今年在熊市中受到关注的Grin没有ICO,没有预挖,没有抽税,团队靠捐助维持开支。他们的清高还体现在总量不限定,匀速增发,延长ASICs未入场的时间等多个经济机制设计的细节上。
刚刚经历了ICO泡沫,和熊市挖矿亏损血洗的矿工们,散户们,哪能不关注难得一遇如此有极客气质的项目。结果就是恰好在以太坊矿机徘徊在成本线附近的熊市,许多矿工选择转而支持Grin,当然这也是因为显卡矿工不具备ASIC矿工那么高的忠诚度。至于什么是mimblewimble,Grin是不是未来的隐私币,是不是未来的bitcoin,又有谁在乎呢?大家想要的,不过是能参与比特币早期公平挖矿,公平投资的感觉。
所以相比起经济学,这更像是一个心理学的设计游戏。前几天一个非常有名的公链团队与我们内部讨论区块奖励的设计。他们想把一部分增发代币以类似 POS方式奖励给抵押者,剩下的给POW矿工。整个的逻辑是想通过绑定公链适用价值而使代币估值整体升值。可是以我对矿工群体的了解,他们绝对不会想,你用一部分去让网络变得更好了,所以最后我是受益者。他们会直接感受到,你拿走了矿工奖励的一部分,我只能分剩下的了,这会大大降低参与的积极性。而一个网络在冷启动阶段没有开发者,没有真实用户的阶段,全要依靠矿工群体的支撑。
Bitcoin,Grin,Monero等“清高币”的设计,不像单一神的基督教,反而比较像佛教。佛教没有层级,没有节点,没有传教,也没有加入的条件。它只是一套哲学观,而佛陀与普通人的区别只是他更早顿悟罢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变成禅宗,也经历过很多大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创新就是南传佛教的“人人都可以成佛”。不过,佛教到最后依靠完美的逻辑,把自己都给消解了。
再看看Ethereum这样有明确的单一精神领袖,和EOS有一大众“官方传教士”的“教派”,不由感慨,这都只是一种选择。反正在这个fork free的世界里,我们都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2. Growth成长性
我对成长性的定义是,代币价值长期稳定升值。一个网络想具有长久的的价值成长属性,要么是走运,经历一轮鸡犬升天的超级泡沫,就像过去的2017年发生的那样。要么是依靠清晰的价值锚定,并且经得住考验。
虚拟货币估值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可以写三天三夜。我们先简单讨论下代币的价格理论,然后再来归纳“成长性”的问题。
虚拟货币的“理论价格”取决于宏观估值模型(如果有),也就是如果某种token,不管我们认为它是货币,资产,还是商品,长期有价值,那么它值多少?再根据发行量或流通量,倒推它的单价又应该是多少?
这里最典型的是用金融资产的眼光去估值。例如在一篇广为流传的《一个机构投资者的加密资产观》³文章中,作者就详细对比特币作为价值贮藏资产,通过与黄金的市值进行可比估计,计算出单个比特币的合理估值价格区间。而对于以太坊,则作为支付流通手段,通过估计平均使用频率,流通量,网络手续费体量,最终也可以对单个以太坊的价格进行估计。虽然估值的区间是理论的,可能与实际相去甚远,但是作者得出了比特币价值支撑要远远高于以太坊的结论,在一年之后的熊市回头看也是对的。
BNB也是典型的可以被估值的代币,因为它的本质是有分红的股票。交易所作为有明确商业模式和稳定现金流的平台,每季度承诺利用一定的利润回购市场上有限的 BNB,这就使 BNB本身有了明确的估值模型,投资者也至少知道,当前价格的 BNB是被高估了,还是低估的。也就是说,有了价格指导。这里是multicoin capital刚发布的BNB估值模型:Binance Coin($BNB)Analysis and Valuation-Multicoin Capital⁴。
还有类似EOS的RAM,或filecoin的支付存储,都是尝试把一些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如存储空间,与代币的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绑定。
好了,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就是除了上述的一些个例外,其实大部分虚拟货币是根本没有估值方法的,因为它难以明确自己作为金融资产的定位,也尚且没有实际的用途。如果比特币是类黄金的价值贮藏用途,估值是依据假设转化成黄金储备的体量,那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其他“黄金”了,我们并不知道如何给山寨黄金估值。再比如ICO催生的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项目,虽然都有丰富的设计,但是很少有像交易所股票这样明确的现金流支撑的商业本质。
而且,估值模型本来就是一个“远期指导”,在缺乏价值,也缺乏价值发现的虚拟货币小众市场,它对于实际操作并没有马上可以参考的意义。此时更有意义的就是微观经济层面的“实际价格”理论。
一个资产的“实际价格”很好理解,就是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虚拟货币的一级市场发行体量和时间是透明的,但”需求“的主体首先是矿工,再由矿工传到到自由流通的二级市场。这里的矿工是广义的,包括POW和POS节点。
在熊市下跌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矿工挖矿成本就是POW币的底。这句话不完全准确,因为虽然可以假设矿工的矿机和电费是固定支出,但算力是动态的,也是价格驱动变化的。下图是比特币的算力和价格变化历史曲线。在大牛市价格上涨的阶段,算力也在以相似比例上涨,但是当价格收到二级市场驱动快速回落的时候,算力的下降并没有那么快,反而还有反弹。这就是因为矿工购买矿机后是有粘性的,币价下跌,矿机的回本周期变长,但只要挖矿收益还高于电费成本,这个游戏就还值得继续玩下去,在算力和收益间来回博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一个稳定的,波动率小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博弈最终的结果就是平均单个矿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我们以冷启动的新币种Grin为例,因为目前挖Grin的矿机大多数是已经回本的显卡矿机,主要成本就是电价,所以模型相对简单。假设币价上升—矿工收益升高—更多的矿工加入—算力上升,难度上涨—单个矿工挖到的币减少,收益下降—一些矿工的收益低过了固定成本,或回本周期过长,退出挖矿—达到均衡—下一次价格扰动,偏移到另一个均衡态。
显然,如果在二级市场的卖出价格和挖矿成本价格之间有稳定的差距,矿机又是已经回本的残值机,那矿工就永远有套利空间。这个套利空间会被算力的变化所弥补。ASIC矿机会让情况变得复杂一些,由于矿工要购入专门的矿机作为“沉没成本”,回本周期就成了最重要的指标。而同时,币价与边际挖矿成本可以偏离的更远,因为这个利润可以被矿机厂商锁定。
另一种解释挖矿对币价底部支撑的角度,是假设矿工收益低于关机成本,那么他的行为应该是去二级市场上推高币价。为什么比特币减半的时候容易大涨?就是因为如果区块奖励减半了,但还要维持矿工收益在成本线以上,那条件必须是币价翻倍。不过,这个解释并不一直成立。在价格有巨大波动,造成恐慌心态的时候,这个逻辑就会崩溃。
“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对我们普通参与者的用处是什么呢?理论价格决定了上涨空间,实际价格决定了底部支撑。所以,一个有长期成长性的虚拟货币,就是能够在短期有明确的底部价格支撑,而在长期又有可以被锚定的价值上涨空间。
这些条件是推动一个虚拟货币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经济设计的全部。为什么在这里定义为“成长性”,而不是“有价值”,“价格高”?因为一个吸引人的设计,是要给人加入进来,分享价值增长的利益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说,今日头条是一个好公司,好资产,但是你投资不进去啊,等上市了,直接几百亿美金的估值,如果你不是早期员工,就享受不到成长性的红利。
那么“成长性”都被哪些因素影响呢?这里是一些重要但不全面的总结:
发行速度:总量限定的货币升值空间大于总量无限的,通缩的比通胀的更保值。这是一种刻板印象。ETH是总量无限的,但是有用途,市场好的时候,照样成为市值第二。现实中的黄金,直到现在也有每年1.5%的新产量释放,但并不妨碍成为价值储存的最好标的。所以,重要的不是是否无限和通缩,而是发行速度。
Grin是线性无限增发的,但实际上到约60年之后,年通货膨胀率已经降低到2%以下。根据团队的说法,这个比例和每年丢币的比例已经持平,所以基本约等于没有新的增量供应。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二、徐工挖掘机怎么样在安徽有没有代理商
有啊,安庆这边的业务员来过我家好几次,不知道你是安徽哪里的。徐工挖掘机应该不错,毕竟是大品牌,在我们这都开过几次促销会了,好像卡特的机器以前都是徐工生产的。我们这就好几台,有个人前年买了一台210的,还装了锤子,一年多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
三、区块链人才待遇怎么样
区块链技术人员就业前景怎么样?
前景非常好。进军区块链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却很少,于是企业出现了“高薪招不到人才”的窘境,而那些少数的区块链人才也遭到各个企业的高薪争抢。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与区块链相关的岗位招聘需求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2017年11月成为第一个明显的爆发点;2018年1-2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发布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4.6倍。
截至2018年2月,区块链相关岗位占到互联网行业总岗位量的0.41%,但专业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供需比仅为0.15,供给严重不足。
不平衡的供需比也拉高了区块链人才的平均薪资。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之前,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2.32万元。2017年11月之后,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达到2.58万元。
其中,平均月薪在2万至3万元区间的区块链人才占比最高,达到41.7%;平均月薪在1万至两万元的区块链人才占比达30.9%;仅有4.4%的区块链人才平均月薪低于万元,也就是说,超过9成的区块链人才的薪资都是“万元户”。
要想通过学习区块链技术实现就业,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学习方向:
第一:金融领域。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重点的落地应用场景,所以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相关知识。随着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整个金融体系会释放出大量的相关人才需求。
第二:大数据领域。从区块链自身的技术特点来看,未来大数据和区块链的结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大数据当前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未来大数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块链在大数据领域的应用场景也会逐渐得到扩展。
从近几年大数据方向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数据岗位正在逐渐增加,如果掌握一定的区块链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岗位竞争力。
第三:边缘计算领域。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云+边”的处理方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在5G通信的推动下,边缘计算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区块链技术和边缘计算的结合也具有一定的“天然性”,所以边缘计算领域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
区块链行业存在薪资泡沫吗?
人均月薪2.58万元风头盖过人工智能被指存在泡沫
2018年以来,区块链风头正劲,已盖过人工智能。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之后,与区块链相关的岗位平均招聘薪资达到2.58万元。
虽然薪酬亮眼,但因区块链技术目前还没有真正扎实地落地应用,加上监管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区块链行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人员的薪酬也存在一定的泡沫。
区块链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与区块链相关的岗位招聘需求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2017年11月成为第一个明显的爆发点;2018年1-2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发布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4.6倍。截至2018年2月,区块链相关岗位占到互联网行业总岗位量的0.41%,但专业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供需比仅为0.15,供给严重不足。
不平衡的供需比也拉高了区块链人才的平均薪资。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之前,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2.32万元。2017年11月之后,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达到2.58万元。其中,平均月薪在2万至3万元区间的区块链人才占比最高,达到41.7%;平均月薪在1万至两万元的区块链人才占比达30.9%;仅有4.4%的区块链人才平均月薪低于万元,也就是说,超过9成的区块链人才的薪资都是“万元户”。
区块链行业存在薪资泡沫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表示,区块链成为风口之后,圈内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蹭风口型岗位,只要加上“区块链”三个字,薪资就能提升一大截。但Boss直聘研究院通过对技能与职位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擦边球岗位并不多,90%的职位为专业区块链相关岗位。从职位分布上看,有73.7%的区块链相关岗位为技术类,7.5%为产品类,8.4%为运营类,还有10%其他岗位(包括行业分析师、市场推广、记者等)。
常濛表示,由于区块链相关人才严重稀缺,未来一段时间内,“抢人”大战还将持续,薪资也将持续增长,甚至会出现类似2014年和2015年移动互联网激战时期的“薪资泡沫”。“目前除了在金融服务和游戏领域有一些场景外,区块链技术目前还没有真正扎实的落地应用,依然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币圈的乱局就是这个混沌阶段的表征之一,再加上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早期的区块链企业正面临多重外部风险。”
互联网行业人才最紧缺
除了区块链行业外,还有哪些行业人才缺口最大?薪酬增长空间最快?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再次成为人才最紧缺的行业,其中,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和企业服务等三个细分领域的人才稀缺程度最高。
交通运输、矿产地质、房地产开发、广播影视和传统银行业是前五个人才较为饱和的行业,新开放的职位需求均大比例少于求职者人数。
新加坡区块链公司待遇怎么样好。
1、工资。新加坡区块链公司,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的工资为7889元,是非常高的,所以待遇是很好的。
2、福利。新加坡区块链公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并且还有节假日礼物的发放,福利是非常多的。
区块链人才有多贵?21世纪什么最贵?可能是区块链人才。
从上海某211大学硕士毕业的张岩(化名)今年暑期开始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实习,主要负责行业信息的收集,实习期间工资为8000元,转正以后月薪将达到22000元。
张岩的起薪已经远高于应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工资水平。根据上海市人社局的统计,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79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8001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行业人才紧缺度高,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少,供需失衡导致人才溢价较高,预计两到三年后,待到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全面开花时,市场的供求关系会进入一个稳定阶段。
区块链人才有多贵?
“我们招人一直都不顺利,一个季度可能能进来5-8个人,只能达到我们预期的20%。”云象区块链创始人邓旭一直希望将团队迅速扩充到拥有100人的技术人员的队伍,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朋友圈招聘信息
他向中新经纬指出,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人才一般年薪在50-80万之间,而应用方面的人才则在30-50万之间,能够主持区块链项目的还会给予期权激励。但即便如此,还是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求贤如渴,这四个字用来形容当下企业对区块链人才的渴求再合适不过。李思鸿(化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今年上半年,这家上市公司也上线了区块链项目。近期,他所在的团队需要招聘一名区块链分析师。他在朋友圈上发了一个招聘广告,要求做过金融行业卖方分析师,最好了解区块链行业但不强求。“推荐成功我愿意给1000元奖励。”没过几天,李思鸿便把这个奖励升级到了一台iPhoneX。
在某招聘网站上,搜索“区块链+技术”两个关键词,跳出来的职位年薪多数在30万以上,上百万的也不少见,一些金融投资公司和网络游戏公司给出的薪资甚至可以达到200万。以矿机霸主比特大陆为例,其招聘的CTO(首席技术官)岗位给到了60-96万年薪,但对学历要求并不高,“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但要求熟悉链圈/币圈实际运用规则,曾参与某个区块链或交易所开发项目优先。
某招聘网站截图
研究岗位的薪水也同样不菲。火币网近期招聘一位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年薪最高可达140万,并称将优先考虑知名证券公司专业大咖和区块链行业的自媒体专栏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招聘公司中,既有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也有中国平安、德勤、复星这样的老牌金融企业。
区块链相关人才的薪酬已超过以往薪酬最高的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猎聘网发布的《2018Q1中高端人才薪酬与流动大数据报告》显示,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平均年薪突破20万元,而区块链的平均年薪则超过30万元。上述报告也同样指出,与人工智能等在金融创新领域中亟需的人才相比,目前招聘企业对区块链人才在学历、经验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Boss直聘的数据则指出,截至2018年2月,区块链相关岗位占到互联网行业总岗位量的0.41%,但专业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供需比仅为0.15,供给严重不足。
某公司招聘信息
高薪找不到人的尴尬局面如何破?
“我理想中的区块链人才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有计算机基础,二是有算法基础。”邓旭说。
据算力智库创始人燕丽介绍,区块链的人才分三种类型:
一是做内容研究方面,这类人才原来大多从事财经资讯类、传统研究类等工作,经过一到两个月的培训适应就可以上手岗位;
二是产品的技术开发类,这一块需要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如研究底层数据开发、数据存储等方面,他们需要在区块链的场景中重新分配自身的工作领域,经过两到三个月可以适应岗位需求;
三是产品需求的提炼师,这是最难找的人才,他们既需要懂区块链的业务逻辑、挖掘痛点,又需要懂技术,能够将客户的需求与技术开发人员的能力沟通串联。
亿欧智库分析师尚鞅也向中新经纬指出,区块链本质是分布式的加密数据库,核心思路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是从比特币演变而来的,此前高校里几乎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所以今天的区块链技术从业人员大多是自学,客观上凡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都有条件能学会。但是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只有当某个场景下,将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能够具备不可替代性和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提升,才算是好的应用场景,所以链上的应用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
“应用型人才太少了,”尚鞅说,任何新技术的应用转化都需要一个过程,而目前很多技术人员不懂产品。
邓旭分析当前造成区块链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方面,区块链普及速度快,而技术人员数量较少,造成了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区块链实际上是综合性技术,囊括了计算机语言、算法、通信、密码学等四大块,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一般只具备一两方面的知识储备。此外,随着去年ico的火热,诞生了一大批新的区块链公司,进一步加剧了区块链供需失衡的局面。
随着区块链概念的大火,一些高校开始开设课程,培训机构也纷纷入场分羹。燕丽建议,偏理工科的顶尖高校可以继续发挥优势,培养区块链技术应用人才;而在业务方面上,仍然主要依靠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人才进行填补;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等机构可以组织区块链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但好的职业培训必须要持续两到三个月,而非两三天的“速成”培训。
不过,邓旭指出,现阶段培训只能为行业补充一些中低端的技术人才,但解决不了高端人才的问题。尚鞅也指出,开设了相关课程的大学也面临难以留住师资的问题。“一方面容易被企业挖走,另一方面,真正懂技术和应用的人大多选择自己开公司,或者去炒币了。”
“区块链技术是一门离钱最近的技术,因此很多人沉不下心来做技术,而且技术很复杂,又比较枯燥。”邓旭说。
内容来源观察者网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1368.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