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是怎样发行及流通的
一、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
(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
(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
(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
二、货币流通形式:
(1)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引起的、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运动
(2)货币流通的形式包括现金与非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直接以现金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的运动,主要是同消费资料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居民个人的小额支付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非现金流通或存款转账结算主要是同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支付以及与金融交易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根据其灵活程度不同,分为三个层次:
M0=现金
M1=M0+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城乡居民的活期存款
M2=M1+城乡居民的定期存款+企业专项基金存款+可贴现的国库券
扩展资料:
性质分类
货币发行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经济发行是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
这种发行是符合货币流通规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又能保持币值稳定。财政发行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见财政收支)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发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流通
二、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是什么意思
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货币基金中面临的集中赎回压力,可能导致基金资产无法及时变现,从而产生损失的风险。
接下来对挤兑风险进行详细的解释:
货币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务和其他短期金融工具,如银行存款、商业票据等。由于其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货币基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然而,正因为其高度的流动性,货币基金也面临着挤兑风险。
当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或者投资者对基金的未来表现产生疑虑时,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赎回其持有的基金份额。在正常情况下,基金的运营可以应对这种零星赎回。但如果出现大规模的集中赎回,即所谓的“挤兑”,基金就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危机。这时,基金管理人需要迅速处理大量赎回请求,将持有的资产变现以支付投资者的赎回需求。如果基金持有的资产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变现,基金就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基金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
为了降低挤兑风险,货币基金通常会采取多种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手段。例如,基金会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暴露;同时,基金会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的赎回压力。此外,监管机构也会对货币基金进行监管,确保其运营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总的来说,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是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风险点。投资者在购买货币基金时,应充分了解其投资策略、风险管理措施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到理性投资。
三、为什么货币基金有挤兑风险
挤兑风险一般指银行因大量客户取现而没有能力支付导致破产。
为什么货币基金有挤兑风险?因为互联网宝类货币基金的收益在高峰时达到了6个点左右,而一般的货币基金的收益已经破五,资金数额较大的投资人肯定会考虑是否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而货币基金是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等,这些都是有期限的,一旦大部分投资者都赎回份额,那基金肯定是没有那么多钱给用户的。这就是为什么货币基金有挤兑风险。
四、货币基金存在挤兑风险吗
投资者在购买货币基金的同时,心里会疑问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该不该重视。什么是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呢?带你一起来了解货币基金的挤兑风险。
挤兑风险一般指银行因大量客户取现而没有能力支付导致破产。
为什么货币基金有挤兑风险?
互联网宝类货币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在年前达到了6个点左右。到了2014年5月份,货币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已经破五,资金数额较大的投资人肯定会考虑是否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此时开始赎回货基的人数增多。
而在资金源头上,货币基金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给投资者的资金两是有限的。因为货币基金是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等,这些都是有期限的,一旦大部分投资者都赎回份额,那基金肯定是没有那么多钱返还给用户。这就是为什么货币基金有挤兑风险的原因。
五、“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要怎么理解
对外升值:
一种货币,如果需求量大、供给量不足,自然会升值。除了美元这种世界货币以外,一般的货币需求量大的一般是一个国家出口强劲的时候。
大量的资本要转换为该国货币来购买商品。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出口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端,人民币升值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大规模的出口,使得外汇涌入。外汇在中国境内显然不能作为流通货币,因此都要转换为人民币。这些转换出来的人民币都是政府印出来的。这就增大了中国国内的货币供给,自然会提高通货膨胀率。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保证国内发展平稳,中国政府一直刻意压低人民币汇率。
由于国际市场上普遍认为人民币存在很大的升值空间,因此就有资本进入到中国,利用人民币升值来获取利润。对外升值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对内贬值:
现代货币,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倒掉以后,基本都是保持通货膨胀的。适量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别的不说,起码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也就是说,如今的货币,对内贬值是一种普遍的状态。
中国国内市场投放了一大笔货币,然而这些货币所代表的货物却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被用来出口了。与之相对,中国攥在手里大量的美元,期望能买点美国的高科技等,但是美国人除了飞机大豆,什么都不想卖给中国,造成大量的美元外汇花不出去,只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一边是国内多出了大量的人民币,另一方面没有与之相对的货物前来补充,等于说人民币供大于求,于是对内通货膨胀。也就是对内人民币贬值。
扩展资料:
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
2012年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处于跌宕状态,到2012年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再度创下自1993年来的新高。
内部因素
第一:实际有效汇率
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
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
第二: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06倍。
第三: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币升值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0624.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