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特币网创始人开始抛售所有比特币***比特币是不是要崩了
有人说阳光能达到最好的消毒效果,而中国央行(PBOC)却刚刚为比特币打上了一层阴影。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央行将对比特币交易所进行检查,这一消息导致币价当天下跌14%,与本月月初相比,下跌了22%。
有趣的是,虽然2016年比特币的波动性相对较小,但这类大幅下跌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另外,监管力度的加强在我看来是好事,因为我一直把比特币视为金融科技投资领域的重要数字资产。
中国交易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们囊括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交易。目前,比特币日均交易已经超过黄金ETF交易,其中95%都发生在中国。对于比特币的发展来说,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国央行的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直以来,比特币都被视为造成资本外流的工具。假设中国央行此举是为了坐实这一猜测,我认为他们不太可能找到有力的证据。
但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现有的比特币总值约为130亿美元,然而,去年中国资本外流金额高达3200亿美元——因此,就算比特币真的是造成资本外流的罪魁祸首,那么这笔金额也实在太小,不足为外人道。
问题的关键在于,就算中国央行发现了比特币和资本外流之间的联系,由于金额太小,他们最多也是重塑交易所架构而已。另外,因为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本轮价格下跌能够让比特币从不坚定的投资者转移到更有远见的投资者的手中。
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不过,既然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币价仍然不稳定,是时候好好思考一下数字货币的未来了。
从长远来看,比特币领导下的金融革命会打造一个更加完善、高效和强壮的金融系统。不过,在新的一年里,我认为比特币领域可能发生三件事。
比特币成为一种货币
比特币成为投资者可选的新型资产类别
比特币成为全球货币危机中的保值资产
比特币是一种替代型货币,与黄金类似,但因其数字化本质,比特币的可用性更强。黄金历来都充当货币功能,不过你要是用一盎司黄金去酒店预订房间会怎么样?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比特币就可以做到。事实上,我早就在Expdeia(在线旅游公司)上用比特币订过酒店了,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比直接用信用卡更加方便安全。只需轻点几下鼠标转出比特币,整个过程不用提交任何个人信息,所以不用担心被黑,我的信用卡还安全地待在我的钱包里。
早在2009年,也就是比特币诞生之初,它就掀起了一场金融技术革命。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成为了金融科技世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有趣的是,区块链技术的用例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它还能在库存跟踪、医疗和身份认证等行业大展拳脚。在医疗领域,它能跟踪敏感的患者信息;沃尔玛用它来进行猪肉供应链跟踪;它还能解决身份盗用问题,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但从本质上来讲,比特币仍然是一种货币。比特币诞生的最初目的就是实现货币功能。目前比特币也是区块链最完美的用例。
事实上,币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民币贬值。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和币价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交易量的上涨令中国成为了比特币交易的中心。作为一种保值手段,比特币越来越受欢迎,中国的日均交易量甚至超过了美国的黄金ETF。这种现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
在我看来,与外汇和期货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一样,数字货币和资产将为投资者创造新的资产类别。如果货币危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机构投资者很可能持类似观点。
美国总统大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回国,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值得赞赏,但却存在一个重大风险。美国有资金流入,这就意味着中国等发展中市场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局面。过去的数十年以来,资本流入成为了中国GDP的助燃剂,导致其增幅超过10%。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者和中国民众积累了大量的债务,但这种局面很可能发生逆转。
资本流动性的减弱带来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很可能造成持续不断的货币危机,特别是在亚洲。这种局面很可能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选择比特币。另外,深受法币危害的民众也会转向比特币。虽然近期币价波动性较大,但是过去的两年里,比特币已经跑赢黄金,其波动性也在逐渐减弱。
比特币这个比黄金更加实用的货币能够在全球货币危机中保证资产安全,因此比特币的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也并不奇怪。不过,这并不代表比特币不存在传统金融市场产品的特征。虽然我认为比特币是一场革命,但我知道这种数字货币也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恐惧、贪婪、兴奋和失望都是人们买币或卖币的催化剂——近期币价疯狂上涨就是市场狂热造成的。
随着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投资者、交易者和终端用户数量的增加,其波动性将越来越小,比特币也会越来越像它的法币“亲戚”……不过两者存在一个重大区别;随着探索比特币和区块链用例的企业数量的增加,他们对这类资产的需求也会提高,而同时比特币供应量会严重缩水。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个,目前已经挖出1600万个。剩下的500万个会在未来的100年内被陆续挖出……是的,还要花上一个世纪。
了解供需问题的原理并不需要你考到博士学位。因此,现在入手比特币还不晚。但和其它资产一样,最好低价买入,高价出手。
币价在今年1月4号创了历史新高,但在中国爆出央行调查交易所的消息之后暴跌了33%。这轮暴跌掩盖了不少的积极信号:监管、审查或交易所架构清洗有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我认为那些忙着出手的人犯了个大错误,这也是我仍在买入比特币的原因。
二、为什么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被叫停
参考12月9日《南方周末》摘录如下:
“我开户后还没进行任何操作,交易所怎么就暂停营业一个月呢?”
2010年12月1日下午,郑州商务内环路1号,中信银行大厦16楼,在一间挂有“中天产权”牌子的狭小的办公室内,一位前来咨询的大妈火急火燎。
她说的交易所,是指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去年10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选择的五家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机构之一,其它四家试点分别在北京、上海、重庆和广东。
今年11月12日,“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下称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张,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和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揭牌。
这是一个中国史无前例的全民均可参与投资、100股即可开户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与新三板上每笔交易委托股份数量最低为3万股的门槛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因为此,这个市场一开张就无比火爆。首个交易日,全天成交金额近1.5亿元人民币,第一批挂牌的41家企业中的大多数,股权价格涨幅都在300%左右。
然而,这一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狂奔了6个交易日后的11月22日即戛然而止,对外宣布“暂时关闭一个月”;截至关闭前,开户人数达到2.2万。
这一深受工信部青睐的新类型的资本市场试点,是如何诞生和运作的?关停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月后,交易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南方周末记者赶赴郑州,逐一揭开谜底。
就像买彩票中了特等奖
当发现自己的公司名列工信部公布的五个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机构时,陈有亭就像买彩票中了特等奖般激动不已。
这一产权交易中心的前身,是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
2009年10月,陈有亭做梦也没有想到,工信部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而最终选定的五家产权交易试点机构中,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名列其中。其它四家分别为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广东省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
陈是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祖籍河南长葛,个子不高、身材肥硕,酒量非凡,操一口地道的长葛口音。
他旗下的郑州利隆物贸公司是占股40%的第一大股东,陈是这个技术交易所的实际控制人——副董事长朱献福基本上很少涉足具体事务,他告诉记者,“开盘当天是我第一次来交易所。”
自从2002年成立以来,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曾在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上多次努力,但均未成功。(参见D18版《“中国纳斯达克”前传》)
2008年,“大部制”改革中,原发改委产业司、中小企业司、工业司等划入工信部,而中小企业司正是区域性产权市场改革试点单位的主要推动者。
第二年的5月27日,曙光乍现,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后来被河南金融界称之为“5·27文件”,预示着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即将热风扑面。2009年10月,当发现自己的公司名列工信部公布的五个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机构时,陈有亭就像买彩票中了特等奖般激动不已。
河南省政府同样感到振奋,随即成立由省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厅、工信厅、科技厅等22个部门组成的“河南省产权交易市场指导委员会(简称“指委会”,功能类似于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马上起草试点实施方案并呈报工信部。
值得关注的是,“超级委员会”当中,林业厅甚至名列其中,却惟独不见河南省证监局的身影,指委会显然已有所觉察——这一试点未来的运转将可能引起中国证监会的不满,换句话说,若将证监局拉进“委员会”,等于一开始从省级层面上,就要面临关于产权交易试点是否有证券交易属性的尴尬,于是干脆将证监部门排除在外。
“遍地黄金”的时刻
最早一批参与A股投资的一位股民对本报记者称,其情形颇有20年前上海证交所成立时的精气神,每个人都因深信“遍地黄金”而不愿错失良机。
工信部于今年7月份发回关于河南产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的复函。上述指委会成员单位之一的一位人士称,中信部对五个试点的布局,河南试点侧重产权交易,其它四个试点则侧重股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交易。
这意味着河南至此正式拿到了准生证,对陈有亭来说,则意味着他的公司,挂上了“国字头”的金字招牌。
河南试点的方案,颠覆了之前所有地市企业产权市场的游戏规则,它模仿了证券市场A股交易的一整套模式,无论是交易时间还是交易形式,以及涨跌幅规定都和A股惊人相似:
交易时间为工作日的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同样是盘前集合竞价、盘中连续交易,交易单位为每100股一手,除挂牌当日,每天的涨跌幅上限为10%,隔日交割(T+1)……
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全民均可开户,自然人拿身份证即可免费开户,直接入市,100股开买;机构投资者开户费为200元。
舞台搭好了,戏班子却还需要组建。陈有亭开始加大力度招兵买马,他现在对外号称有一批复合型人才,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占到九成以上,但有人说多数均为“松散型”的合作关系;他同时开始找人做网站,如今的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官方网站,最早的一条消息是今年5月23日一个与产权交易试点有关的工作会议。
其实,早在今年上半年,河南省政府及陈有亭方面预计工信部的复函将至,便开始通过当地媒体预热,3月份,有媒体报道称4月份这一国家级试点有望挂牌,5月份的时候则报道6月份将挂牌。
一直到7月份“锤子”落定,河南省政府才向全省各地市发出正式动员,同时向全国发布“英雄集结号”,只要“公司有形净资产不低于8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6成,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利润率不低于6%;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的企业,均可到郑州来挂牌。
与4年前的试水相比,河南这一次因为有工信部的“保驾护航”,加上史无前例的交易模式,即使不加吆喝,趋之若鹜者亦不计其数。同样,河南省各地市政府及中小企业之外,众银行展开第三方存管业务之争,众机构开始争夺保荐机构资格。
整个中原地区的金融市场,此时呈现出一种亢奋的情绪,最早一批参与A股投资的一位股民对本报记者称,其情形颇有20年前上海证交所成立时的精气神,每个人都因深信“遍地黄金”而不愿错失良机。
从7月份开始遴选种子公司,到11月12日第一批企业正式挂牌,4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可谓创下了另一项资本市场之最——有的企业甚至是七八月份或更晚,才匆忙完成股份制改造,譬如“灵宝金业”股份公司整体变更时间甚至是2010年9月17日。
位于河南鹤壁市浚县的环燕轮胎是挂牌企业之一,其董秘张领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与创业板上市的高门槛相比,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的门槛要低得多,加上行政推动,可以“多快好省”地实现融资目的。
据张领军透露,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曾就挂牌企业所需费用出过一份指导意见,即以企业总资产为参照来计算挂牌的总费用,“总资产在1亿元以内的企业,”他说,“到这一市场挂牌所需费用在300万到600万元之间。”
有趣的是,环燕轮胎的保荐人,是河南新大地化工有限公司,这是位于河南南阳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化工企业怎么可以做保荐人呢?
原来,这家化工公司的负责人王平曾浸淫金融行业多年,不久前看到河南获得国家级产权交易试点资格后,意识到良机到来,遂与陈有亭沟通,争取到了保荐资格,“但是保荐机构的名称——河南中天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即文初提及的“中天产权”),要经过河南省政府及工商部门的特别报批。”王平的搭档、中天产权副总裁吕永建于12月3日对南方周末记者称,“所以在我们保荐企业的挂牌公告书中,沿用了新大地化工公司的名称。”“那中天产权现在拿到营业执照了吗?”“前两天刚拿到。”吕的一位助手抢过话头。
一场短暂的狂欢
陈有亭曾对当地一家媒体的经营人员称,“我们每年光信息披露一项业务,就足以养活你们全报社。”
11月12日像是陈有亭的另一个生日——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终于挂牌。
开盘当天,交易所门口挂了一条横幅——“中国的纳斯达克在中原诞生”,应邀参加开盘仪式的纳斯达克资深副总裁兼国际部主管罗伯特·麦柯奕(Robert McCooey)看到后直竖大拇指,称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是纳斯达克的“中国兄弟”。
在居民缺乏投资渠道,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中国,这一交易所的诞生被赋予了特别的探索意义。
按照规划,第一批挂牌企业有六十多家,但最终挂牌的有41家,因为其余二十多家企业“没来得及走完流程”。
为什么河南省将挂牌日的“最后期限”定在这一天?
河南省政府一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称,11月12日是“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开幕日,这一活动由工信部与河南省政府主办,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确定会出席开幕式,“如果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也在此时开幕,李部长前来亲自揭牌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河南省政府的愿望实现了。这一天的9点30分,李毅中和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一起启动了电子交易系统按钮,陈有亭声称的“中国纳斯达克”正式起航。
郭庚茂其实在一个小时前,就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和省工信厅厅长杨盛道等人的陪同下提前对交易所进行了视察,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当郭庚茂看到“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招牌时,便对陈有亭说,“怎么叫这么个带有局限性的名字?最好叫‘中国郑州股权交易所’,现在要赶紧研究这个问题,不然名字固化后就不好办了。”“这是多年前企业的老名字。”陈有亭回答称。“不妨叫郑州产权交易所,打造另一个郑交所,将来和上交所、深交所一样。”郭庚茂称。
郭所谓的“郑交所”,是指全国四家期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商品交易所(一般简称为郑商所)。“打造另一个郑交所”,足见河南省政府野心之大,然而,这一交易所显然不可能也不方便与上交所、深交所一样。
不过,陈有亭在开盘仪式的发言中,称这一交易市场是“对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资本盛宴开局,争食者摩肩接踵。中国银行河南分行一位职员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他们被要求开立股权交易账户,以求中国银行在第三方存管开户数能排在前列。
与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对接、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的银行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五家。这五家银行之前曾签订过一份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声称将向在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提供2400亿元的股权质押贷款,其中中国银行的额度为500亿元。
最为亢奋的是广大投资者。此前传媒的几轮引爆,已经将“中国纳斯达克”的标签贴到无处不在。开盘当天,已经开户并完成银行转账者蓄势待发,而闻迅前来咨询和开户者,则在如中天产权等“权商”营业部排起了长龙。
开盘首日,众挂牌企业股权价格果然呈疯狂上涨之势。涨幅最高的是灵宝金业——一家位于河南灵宝市的国有矿业企业,涨幅为1149%,涨幅最小的是潢绣股份——一家位于河南潢川县的建筑防水材料公司,涨幅为124%。
不过,能顺畅地体验一把财富暴增者并不多。一位在中天产权开户的投资者对本报记者称,其客户端交易软件“倚天2008.99”,非常笨拙,他在开盘首日想追买灵宝金业,但对另一挂牌企业下的单很难撤销,“至少花了半个小时”,他说,“反复操作才撤单成功,结果让我错过了一只‘大牛’。”
吕永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坦承交易软件的粗糙,“这软件是郑州大学开发的,他们的经验不足”,吕说,“据我所知,中国证监会给所有受托A股证券软件的开发机构打过招呼,一律不得接与河南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配套的软件业务。”
陈有亭和他的河南技术产权交易所自然是最大赢家。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河南省之外的投资(中介)机构,以求成为他们所在省市的保荐机构;陈更是河南当地媒体争抢的香饽饽,因为股权交易信息披露需要载体,而陈有亭曾对当地一家媒体的经营人员称,“我们每年光信息披露一项业务,就足以养活你们全报社。”
博弈未了局
“产权交易是改革的产物,该事件可能是中国产权交易和证券交易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无论结果将是如何,我们都希望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损害。”
然而,这场盛宴刚刚进行6个交易日就戛然而止了。11月21日,河南省工信厅发布了《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暂停交易公告》,宣布从22日起,暂停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
在这则二百余字的简短公告中,河南省工信厅又一次强调了这一交易市场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意义,并称此前中小企业的申报踊跃和投资者及公众的高度关注,体现了这一试点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存在“政策界限不够明晰,运行规则不够完善等一些具体问题”,责成市场暂停交易,“期限暂定为一个月,暂时交易期间及重新开盘,要切实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
这一纸公告犹如平地惊雷,让整个市场备感震惊。11月22日,周一,整个交易所和一些会员公司(河南方面称之为“综合会员”)营业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现场也被围得水泄不通。直到12月1日,本报记者还在一间营业部看到一位投资者怒气冲冲问询这是不是一场“圈钱游戏”,以及交易市场就此夭折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些投资者显然难以得到满意的答复。因为就连这四十多家综合会员也不知道答案,甚至说不到最后时刻,没有人知道答案。
因为,“政策界限不明确”的另一种表达是:博弈正在进行。
河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局长王永连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国务院派出的联合调查组正在郑州展开调查;他拒绝就调查组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说明。
河南省政府一位人士则透露,调查组主要由中国证监会牵头。证监会直指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以产权交易之名,行证券交易之实”;陈有亭于11月26日与河南工信厅有关领导赴北京与工信部沟通后,随即返回郑州,继续探讨下一步的对策。
氛围由此紧张起来。此前围绕产权交易市场四处宣扬的陈有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要么是不断开会的陈有亭,要么是不方便接电话的陈有亭。
一位河南券商人士称,河南证监局此时专门再一次向众证券公司打了招呼,不对产权交易市场暂停交易一事发表任何看法。
据《证券时报》报道,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暂停,源于被指违反了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
譬如,4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纸《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称股份公司股东发起人数在2人以上、200人以下,如果向非特定或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报经证监会批准,同时严禁任何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现在,由于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对公众投资者作出任务限制,所以容易踩及这一“红线”。
然而,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证监会显然是通过此举向工信部示威,以达到争夺非上市公众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但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标准制订和监管权的目的。
“证监会在‘新三板’扩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试点园区范围之扩大和代办系统主办券商数量的增加)事宜上雷声大、雨点小,”他说,“不料被工信部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抢了彩头,于是对峙情形出现,结果便是现在的‘枪打出头鸟’。”
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魏学春,他对此不予置评。
12月5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一场论坛中称,证监会将尽快出台《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的办法》,并抓紧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确立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法律制度。
营业执照还差几天才拿到,中天产权等综合会员们,却因为交易市场停业一月而被晾在了一边,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中天产权位于陈有亭公司楼上、中信银行大厦16楼,与中信万通证券隔壁。原本办公地点就比较狭小。现在,据中天产权副总裁吕永建称,写有“中天产权”四个字的进门小招牌,也被证监会调查组给揭掉了,调查组怀疑中天产权涉嫌非法证券交易。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吕永建接到他的一位熟悉纳斯达克市场的朋友的电话,问其现在所服务的企业当中有无达到赴美上市资格者,在所谓“中国纳达斯克”遭遇尴尬的时候,可以先考虑到真正的纳斯达克上市融资。
而就在南方周末记者离开郑州的时候,收到环燕轮胎董秘张领军的一条手机短信,他用一种严肃的口吻写道,“产权交易是改革的产物,该事件可能是中国产权交易和证券交易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无论结果将是如何,我们都希望企业和投资人的利益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损害。”
三、斗了快20年,阿里和腾讯为什么突然不打了
2013年3月底,春分刚过没几天的杭州仍有些微凉,一个名为“华夏同学会第20次会议”的活动在阿里总部举办。
这不是普通的同学会,参会者都是在长江、中欧商学院学习过的商业圈大佬,无一不是手握大量顶级商界资源。
在外界看来,这是个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泰山会、江南会(后两者已经关停)并列的、颇为神秘的圈子。
那次会议,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王健林、冯仑、李东生等悉数到场,大家在马云的带队下参观了阿里,见证了电商凶猛的发展势头后,进入到了谈笑风生环节。
期间,马化腾陷入回忆,开始述说第一次来阿里的往事:
马云马上接过话头,笑着纠正道:
马化腾没有再纠缠破车新车的问题,话锋一转,说起了淘宝刚办起来时,他本有机会投15%,但当时没有投,现在都悔死了。
还没等马云接话,众多意气风发的大佬纷纷加入进来,一言一语,谈起了各自曾经的“错过”。
事实上,马化腾所说的那次投资淘宝的经历,是“二马同槽”的唯一机会,但二马都是枭雄,注定不可能愉快合作,他们也远没有那次会上所表现的那么融洽。
刚开始,阿里和腾讯像两个独立积攒沙子的沙漏,彼此间没什么交集,也没有竞争的意愿。
可后来,他们把沙子扬的到处都是,不可避免地掺杂在了一起,在电商、社交、支付、文娱、出行等各方面全面争夺,之后更是陷入了存量搏杀。
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合作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地一样,变得毫无可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外部的力量。
决定巨头互斗的四个法则
马化腾曾公开表示,和马云的竞争多到了自己都困扰的地步,他还曾冥思苦想何以至此。
说是这么说,但到底怎么回事,Pony马还是很清楚的。
从表面看,腾讯主要是圈用户,阿里则主要圈电商,各自栽种着自己的参天大树,井水不犯河水。
但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特殊魔力就在于,它存在于一个虚拟的无限空间里,不管是做电商、社交还是搜索,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是四大法则:
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梅特卡夫效应和双边市场效应。
规模效应是最基础的,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本质上跟传统行业没什么大区别,只不过效率更高,在网上增加一个客户几乎没有成本。
协同效应源于品种增加所带来的的收入,以前的百货大楼也有这种效应,大楼建成后,入驻的商家越多,大楼利润越高。
同样的,互联网能把这种效应成倍放大,腾讯建设和维护微信的成本是固定的,微信上一旦承载更多服务,电商、广告、游戏、支付、理财、银行等,并且各项服务的供应商越多,腾讯效益就越好。
梅特卡夫效应相对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这个节点不单纯是指用户,而是能互动的活跃用户。
举个例子,新浪微博就在用各种话题千方百计促进用户互动,虽然每个人并不因此而付费,但他们的积极参与却能让微博触及更多人,在上面投放的广告也就更值钱。
而双边市场效应指的就是淘宝、美团、滴滴那种,消费者之间互动很少,但供需双方互动强,供给者越多,产品成本越低,越能吸引消费者,从而正向循环。
四个法则运用得好,互联网公司就发展得好,甚至指数级增长。
反之,就像ofo和摩拜那样,没有网络效应,没有什么互动,互联网只是工具,本质上还是传统商业模式。
因此,不管哪一类互联网巨头,拼到最后都被这四个法则驱赶到了同一角斗场,都追求更多品种,更多节点。
这种情况下,即便再追求和气生财的商业大佬,也会跟同行摩擦不断。
作为行业前二的阿里和腾讯,更是首当其冲。
战火率先在电商领域引燃
虽然Pony马对阿里、腾讯之争颇为疑惑,但率先点燃火药桶的,还是他自己。
二马最初都有全面接管中国人网络生活的野心,都对对方的领域有想法,但迫于无法多向出击,只能先稳固自己阵地。
2004年初,腾讯的注册用户突破了3亿,并且在港交所完成上市,大本营壮大了的腾讯一改之前独守社交这一隅的作风,开始采用江湖独门绝技“吸星大法”进行多领域出击:
推出QQ空间迎战人人网、开心网;
用QQ游戏挑战北京联众、网易、盛大;
用弹窗的腾讯新闻奇袭新浪、搜狐和网易。
坐拥几亿用户的腾讯这“三大战役”打得非常顺手,让对手无可奈何,于是腾讯开始染指电商。
开打之前,马化腾参加了他回忆中说的“西湖论剑”,当时是2005年9月,马云、丁磊、马化腾、汪延(新浪前CEO)和张朝阳“江湖五大高手”齐聚西湖。当主持人问,除了自己公司还看好谁时,大家沉吟片刻,随后:
马云选了丁磊,丁磊选了马化腾,马化腾选了汪延,汪延选了马化腾,张朝阳选了丁磊。
看起来,四面出击的马化腾才是更多人的目标,他当时可能也是随便指了一位,因为两天之后,他就向Jack马宣战了。
腾讯推出了拍拍网,附带着还有功能类似支付宝的财付通,再次用“吸星大法”复制了淘宝的模式。
马化腾笃定地认为,相较淘宝,拍拍依托于QQ,能让买家卖家更多聊一聊,体验会更好。
拍拍正式上线后,不久就有了900万注册用户,这让电商No.1阿里非常着急。
接下来,拍拍还从阿里挖人,搞出了“挖人风波”,不仅如此,当时淘宝正在尝试向卖家收费,而拍拍宣称3年内免费。
在阿里看来,免费这一招相当诡诈,淘宝当时就是在易趣收费时扛起了免费的大旗,然后暴打易趣,拍拍这样不仅有一定破坏性,而且相当具有侮辱性。
两相一对比,很多淘宝卖家开始抵制,最后竟发展成数千人的罢市。
产品经理出身的马化腾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在拍拍设置了卖家信用度“一键导入”功能,方便卖家搬迁,而且“开业送红包”。
对此,淘宝网CEO孙彤宇判断:
但知道有人搞鬼又如何?当时是争夺地盘阶段,一直在烧钱,但淘宝只能泣血跟上,继续免费。
马云还被迫写了一封2000字的道歉信,发在淘宝论坛里。
随后,“二马”还亲自下场,在网上展开了高阶别的互怼。
互怼之后是付诸法律,腾讯告淘宝上便宜售卖QQ号和Q币,此时深圳警方也给腾讯送上了一记助攻,打掉了一个盗号团伙,他们称是通过淘宝销赃。
腾讯“暗笑”,但还没高兴多久,就有律师称,“虚拟财产交易”目前还没明文规定。
腾讯入主电商,引起了阿里的强烈反扑,在虚拟的互联网空间荡起层层波澜。
然而,阿里这个对手太强,在一轮轮的过招中,腾讯没有找到一招制敌的方法,而且腾讯的业务线太长,无法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上面,拍拍网逐渐陷入颓势,在2014年转到了京东旗下。
与此同时,腾讯占据了京东上市前普通股的15%,隐藏在幕后继续用电商牵制着阿里。
全面升级的无线战争
阿里、腾讯在电商领域展开攻守战的同时,中国正在大踏步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腾讯率先觉察到了,张小龙率领团队在2011年1月底上线了微信。
腾讯有了一把撬开“无线时代”的利器,马化腾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马云却失眠了。
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想,如果消费者开始习惯用手机购物,阿里还会是电商老大吗?
毕竟,微信上线两年就有超过3亿用户了。而阿里一直想做一个叫“来往”的社交软件,却像没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一开始是PC端和移动端各有一个BBS,后来又转型先上版Facebook。
与此同时,“电商之心不死”的腾讯还时时刺激着这头庞然大物——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一封内部邮件中提到,电商的移动化相对比较滞后,被颠覆的程度没有那么高,这反而给腾讯带来一定的机会。
言外之意,彼可取而代之。
这让Jack马彻底慌了,一个礼拜之后宣布All in无线战略!
他在内部论坛上说了一段狠话:
“来往”也被拉出来重新包装,仓促搬上战场(看着跟微信有些像)。
马云还从腾讯研究院挖来了超级QQ的产品负责人邹孟睿,为了规避同业禁止协议,邹先去雷军投资的YY语音当了半年产品顾问。
来往跟微信相似度能达到九成,其他一成就是增加了一个类似QQ群的“扎推”功能,可以通过兴趣来交友。
这是用实际行动回敬了Pony马一次:模式都一样,谈不上谁抄袭谁。
为了推广来往,马云甚至发动商界好友帮忙推广。
绿城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他曾号召员工多买绿城的房子。如今阿里要推“来往”,绿城要求员工们都使用“来往”。
此外,一些天猫和淘宝的商家,为了跟阿里的“小二们”搞好关系,也要求员工必须注册“来往”,否则不给发年终奖。
阿里还要求员工每人给来往贡献100个注册用户,否则没有年终红包。
一顿猛虎操作下,来往一个月就有了一千万用户,但这跟微信几亿、还源源不断增长的用户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其实这场仗,双方不仅是在社交领域打局部战争,而是在整个移动无线领域打全面战争。
马云被传找到好友史玉柱,打算合作进军手机游戏市场,在来往放上游戏功能,攻入腾讯大本营。
腾讯利用公众号又做起了电商,触动了阿里敏感的神经。
于是,对于阿里来说,一场防御战迫在眉睫。
阿里随即关闭了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微信随后反击,将导向淘宝网站的流量渠道关闭,这就造成了之后两家互相跳转变得像从朝鲜去韩国一样麻烦。
两家也互相拉拢,所谓自由的市场变成了一个站队游戏。
跟微信太像的来往的结局跟拍拍差不多,最后渐渐陷入颓势,反而是阿里为中小企业打造的钉钉在社交板块狠狠切了一块,到现在用户都超过3亿了。
腾讯对钉钉并非没有展开阻击,据说在腾讯内部的一次大会上,马化腾发狠话称要“像干掉来往一样,干掉钉钉”。
但差异化明显的钉钉却能逆势生长,成为阿里阻击腾讯社交的最后一块堡垒。
战况激烈的支付大战
无线大战中,阿里腾讯战况相当激烈的就是支付这块。
“二马”都对本土化相当熟络,一个搞了“双十一”,硬生生造了个节,而另一个则把“红包”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2014年春节前夕,微信财付通系统推出红包功能。当年除夕夜,微信红包开始病毒式传播,参与数达到482万人次,总共抢到的金额差不多达2.4亿。
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微信红包“一战成名”,让沉寂多年的财付通咸鱼翻身,在阿里用支付宝占据的领地上豁开了一道口子。
其实当年除夕前,支付宝也推出了一个抢红包的活动,但总金额只有不到2000万,远远不及依托于6亿人社交的微信。
2015年春节,红包大战继续。
支付宝红包先被微信封杀,后用红包口令突破封锁。开发商家红包后台,中文口令走红品牌营销。
不过,这一年,腾讯趁胜出击,与央视春晚合作,微信摇一摇总次数为72亿,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
虽然春节过完后双方都宣布了自己的胜利,但腾讯显然更胜一筹。
之后,支付宝斥资2.68亿拿下了2016春晚红包合作权,2017年又拿到了一次,后面是淘宝拿下了一次,百度拿下了一次,直到近两年,BAT流量增长见顶,才变成了快手、抖音等新兴互联网巨头。
很多年里,春晚都是阿里、腾讯支付系统的必争之地,用一年来备战,决出胜负只在一夜。
其实,支付大战背后指向的是互联网金融入口的争夺,而互联网金融又是双方构建生态圈的重要一环,两大巨头酣战十年,已深知不可能把对方打趴下,只能在互搏中快速勾勒自己的生态圈,与对方维持一种均势,才能进入下一轮竞争。
在线上的支付入口争夺达到白热化时,双方在线下的争夺也随即展开。线下场景分散、渗透难度大,决定了这样的争夺是一场硬仗。
除了用鼓励金、代金券等推动用户在线下用自家支付系统消费,拉拢商户用自己支付系统收钱外,争夺线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
扶植代理人的投资大战
2014年,腾讯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89亿、238亿,阿里分别为525亿、234亿,但刚刚叩响纽交所大门的阿里,市值更高。
这一年前后,两个巨头开启了更激进的投资,既是为了快速补足自身生态圈,参与到更多互联网游戏中,有更大话语权,又是为了获得更多线下支付入口。
两大巨头的大战又加上了扶植代理人战斗这一环。
最典型的就是网约车之争,阿里和腾讯分别扶持快的、滴滴。之前两家打车软件早有厮杀,但进入2014年后,被资本重新武装起来的两家公司,分别扯起两个阵营的大旗,猛烈发力。
双方你来我往搏杀,背后的巨头也源源不断提供弹药,一个礼拜就能烧掉上亿。
一旦烧起来,简直停不下来,在滴滴的内部推演中,如果滴滴一个月不烧钱,而快的烧钱,那跟快的的市场份额就会变成3:7,反之也差不多。
所以补贴一定要跟得上,而且还要比对方烧的更狠。
两家公司也分别打上了巨头的烙印,快的能利用阿里的资源,在电商领域快速找到默契的合作伙伴,培植用户对其品牌的忠诚度;而滴滴能够利用强大的移动社交,形成病毒式推广。
巨头也给予一切可能的支援,补贴大战斗到中盘,滴滴的40台服务器扛不住,腾讯连夜支援滴滴1000台服务器。
这种情况下没有赢家,滴滴、快的以及背后的腾讯、阿里感觉不能继续烧下去了,而且网约车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于是双方默契地降低了补贴,并渐渐停止了补贴。
事后滴滴、快的双方共计烧掉24亿人民币,让巨头付出了极大地博弈代价,而用户和司机的收益也是丰厚的,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互联网巨头对决,也实属罕见。
除了网约车之争,巨头的投资大战还蔓延到了文娱、生活服务、共享单车、线下零售等各大领域。
比如,他们在摩拜、ofo之战中不断下注,使其演化成另一场烧钱大战;在O2O零售领域也各有扶持,虽然腾讯称之为“智慧零售”,阿里称之为“新零售”;在“千团大战”中,最初阿里支持美团,腾讯支持大众点评,也杀得相当惨烈。
2014年是阿里、腾讯发展史上最烧钱的一年之一,阿里动用60—70亿美元,投资或收购了36家公司,腾讯动用70—80亿美元,投资或收购了44家公司。
但到了2018年,仅仅用了半年,阿里、腾讯就分别投出了1000亿元和1200亿元人民币。
两家巨头在任何可能竞争的领域都掀起了一阵阵风暴,众多实力强劲的独角兽都被他们纳入麾下。
在去年的《胡润2020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在全球一共586家独角兽公司中,腾讯投出了将近1/10,高达52家;而阿里系(阿里、蚂蚁、云锋)投资了44家。
相比之下,谷歌只投资了7家独角兽,而亚马逊只投资了2家,苹果的身影更消失不见,尽管榜单上美国的独角兽公司高达233家,超过中国的227家。
而对于脆弱的创业公司来说,几乎逃不出AT的射程范围,一旦踩到他们的根据地,再怎么努力和创新也不能左右自身命运。
这次只是开始的开始
开头提到的四个法则,能让互联网企业有着超乎寻常的效率,但也有个负面作用,那就是垄断。
当腾讯与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甚至所掌握的资本能量已能与一座大城市比肩时,曾经令人感动的开放、共享原则也几乎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利益追逐下的“封杀”“杀熟”“烧钱”等。
黄奇帆对此进行了很全面的概括:
一是拼命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此举形成的效果在一个领域中几乎是零和效应,没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增值效应。
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扩大流量,吸引眼球。
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采取不对等的措施,采集客户、采集老百姓的信息,甚至侵犯隐私。
四是互联网杀熟,杀熟的过程是被杀熟的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价格不同。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称:
2010年时,奇虎360与腾讯QQ引发了“3Q大战”,腾讯曾以“二选一”要挟,装360就自动卸载QQ,引起了社会对腾讯垄断的质疑。
两年后,马化腾与凯文·凯利进行了一场对话,凯文·凯利说出了以上那番话,可能大大宽慰了马化腾。
然而,凯文·凯利说这话时后面还有一句,也是个前提——那就是垄断要有利,给用户带来好处,这样人们才会耐心地等待一个更新、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或科技来取代。
然而,真正麻烦的问题是,当巨头掌握了市场的入口,它们可能滥用这种力量,去高筑壁垒、拉帮结派,从而破坏竞争、损害消费者福利,这还能让谁有耐心等着“天降奇才”来将其带走。
而等着巨头自己来改变,更像是让他们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地一样毫无可能。
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借助于外部的力量。
这种外力的关键是讲究力道,反垄断反的应该是“二选一”“封杀”等侵害用户利益,搅扰创新的行为,而不是这种结构,因为更集中的市场意味着市场更整合,更有效率,这本身是没问题的。
这次阿里和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只是开始的开始,最终还是要回到真正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上来,监管也会成为一种常态,如果还保持封建领主一样的领地意识,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本站所有软件信息均由用户上传发布,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违规内容,敬请来信告知邮箱:764327034@qq.com,我们将及时撤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zxurui.com/jys/150580.html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